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室内设计专业人机工学课程导入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 Update:2014-01-12
  • 吴 彪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人机工学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核心知识是室内设计实践应用的基础。人机工学课程从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凸显出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意义。文章从分析人机工学课程特点入手,阐述在室内设计专业的该课程中导入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总结凝炼完善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人机工学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提倡“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目标,也是一门研究室内空间环境中人、物、环境三者间的适宜性、舒适性、健康性等设计原理与规律的科学。随着学界对人机工学学科知识认知的不断深入,设计师越来越重视应用人机工学知识开展设计;教育同行们也开始对该门学科的传统教与学方法进行反思。过去,人机工学的课程教学几乎都定位在单一的理论传授层面,运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口授教学方式,致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也无法灵活正确地应用人机工学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室内设计实践。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能言传,用语言、文字和符号等表达知识;默会知识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经常使用却又难以或不能用语言、文字、符号清晰表达的知识。显性知识是通过默会知识发挥作用的。[1] 迈克尔·波兰尼从一个侧面进一步证明了人对知识的获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探索在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对于促进人机工学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改善和增强该课程的实践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 人体结构示意图


2. 体验式教学法循环图


3. 人体坐姿体验图

一、室内设计专业人机工学课程概况
人机工学着重研究人、物、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关系原理,其学科知识体包含人本体认知、人与物的关系认知、人与环境的关系认知三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整体的学科知识系统。其中,人是作为人机工学研究的中心,围绕人的身体行为、心理和生理等需求反应来探讨物和环境对其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人本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认知是该学科研究的重点。按照迈克尔·波兰尼的知识认知观点理解,人机工学的知识也包含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两大部分。特别是犹如人的心理反应机制等默会知识的获取,就需要通过人的切身体验才能感受和实现。人机工学研究与学习应该强调人的实践参与性。
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主要就是以人、家具、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人在空间环境中使用家具或其他行为所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的各种反应机制。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课程知识分为人体结构认知、人体行为特征、人体心理感知等三方面。人体结构包括身体区分和身体各部位尺寸等知识,具有规律性和通识性,主要体现为显性知识特点,在教与学的方法上可以通过讲授辅助体验实践方法;人体行为特征和人的心理变化与家具、环境感知两大板块知识凸显默会知识特点多一些,在教与学的方法上更多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实践才可获得真知。
美国教育学家库伯提出“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知识的认知学习与获取的规律、特征,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体验获得认知,并对认知进行反思和应用检验,内化为新的认知。还强调体验实践的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构建,不仅仅停留于感性认知阶段的学习。[2] 因此,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课程教学不能停留于传统的口授教学方式,而应该在尊重该学科知识特点和人的认知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学习的实践教学形式。

二、人机工学课程导入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我国自古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里的“材”可以理解为人机工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学习的特点;如何实施教学?就需要找到适应课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借鉴“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根据室内设计专业人机工学课程知识内容与结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人体结构与尺寸,人体行为特征,人的心理感知与家具、环境影响三个板块;将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感知情境—问题反思—抽象判断—应用检验”四个教学环节,形成全新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该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全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与实践的学习理念。
1. 设计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室内设计专业人机工学课程三个板块的知识表征显示其知识内容具有经验性强、易认知、不宜固化等特点,知识的获取可以从人的感知经验中升华形成。认知学习第一环节是具体体验,于是,将经验的获取作为该课程改革的首要教学任务和目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丰富的形象思维经验,擅长观察、模仿和求异创新,对观察、模仿类的学习方式深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鼓励他们参与体验。例如,在人体结构与尺寸知识板块,一共设置了三个教学情境,分别为“男女共存、狭窄体验、高空取物”。 男女共存情境主要通过男女生交互测量过程解决男女生之间的身体结构与比例的差异性问题;狭窄体验情境是让每个学生在走过统一大小的过道时,深刻感知人体尺寸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高空取物情境主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在完成统一高度位置取物时的不同身体与心理感知。三个情境体验之后,学生分别对自己的感受和认知以问题的形式予以文字记录,这也是该教学环节的体验实践作业。在这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参与体验的目的性得到明确,主动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人的个体尺寸认知通过经验得到积累。又如,在人体行为特征,人的心理感知与家具、环境影响等两大板块知识的学习,也采取了类似的情境设计教学方式。教师以课桌和学生为对象设计体验式教学场景,每两个学生为一组交互开展体验式测量,即其中一学生模仿各种坐姿,另一个学生用尺子测量该同学的人体各部位尺寸,记录下相应数据。同时要求坐姿学生通过感官和心理全方位体验与感受不同坐姿下的舒适程度,并将体验感受传达给另一同学。共同分析所测量尺寸与人体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问题。感知情境的体验式教学环节是将课程的知识点蕴含在情境设计中,通过问题查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改变过去“只听不想,课后忘记”的学习习惯。

2. 讨论问题,引导反思
引导反思是室内设计专业人机工学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是经验感知形成知识的催化剂。“引导反思起催化经验与知识产生关联的效果,它不是生硬的解读,而是对话。只有问题才能开启体验、经验及知识联系的通道;只有对话才能诱发学习者进行自我探索,才能拥有自主的学习,才能培养问题意识与思维习惯。”[3] 在本环节,教师需要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问题为牵引,诱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反思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筛选主要问题,例如:某种家具为什么设计成这一高度?它与人的哪些身体部位及尺寸相联系?等等。让学生提出的问题紧密围绕人机工学课程的知识点,充分发挥问题的诱发作用,最终使学生将经验与知识产生联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感知情境教学环节所积累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让问题与人机工学知识相关联。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对问题的共性进行归纳,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思维准备。问题反思环节,教师通过问题设计与反思,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生硬的说教灌输知识模式,形成了以“知识建构”为理念的现代教学方式。学生通过问题诱发与行为反思,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突破定势思维困惑,树立解决问题的反思意识,培养了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知识的精神。

3. 抽象判断,内化新知
知识是人类思维独创性的凝聚,通常要经历感性认知、经验形成、抽象判断等逻辑过程。“抽象判断促使体验式教学导向学习目标”。[4] 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牢固掌握人体尺寸知识与行为间的变化关系、心理感知变化与室内家具、空间环境设计间的规律,最终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实践中应用人机工学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转化为知识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成为本教学环节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应该成为这个环节教学的主角,结合学生的经验感知案例,将经验感知问题转化为课程知识点向学生讲授。在教师讲授之前,先让学生分小组对讨论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类归纳,再在教师讲授引导下分析找出产生经验问题的根源,也就帮助学生内化为新知。例如:学习人的心理感知变化与空间环境设计之间关系等内容。学生在感知情境环节对人的舒适度受空间环境间影响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性认知,并通过问题反思环节完成了经验性的知识判断,接下来就需要对经验性知识进行抽象思维,概括表述出概念。于是,教师就承担了辅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引导作用,通过学生讨论和老师讲授,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人体的舒适度与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活动尺寸产生关联的规律性概念。

4. 应用检验,提升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的价值在于学习既需要知道“此时此地”的事实,还要明白“彼时彼地”如何去用。[5]为了检验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教师创设了主动检验的应用情境,即在本教学环节布置主题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设计书房室内空间中的配套家具方案。作业中的不同人群选择分别为7—12 周岁的小学生和18—20周岁的大学生,学生在设计书房家具时自然会考虑到小学生和大学生的身体、生理、心理差别特征。通过该设计作业的完成,学生增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作业设计过程作为应用检验情境,让学生再次回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将获得的经验、知识、技能等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让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产生了有机联系。体验式教学将知识传授付诸于体验与实践,更好地促进了知识的内涵及其应用外延的意义转换。

结语
体验式教学法是“教与学互动”螺旋上升的实践性循环圈,是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式教学法在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机工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和优化了学习方法,调动了师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教育心理学和人的知识建构规律。室内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导入体验式教学法,定会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也一定会提升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本文为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职业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3053。
注释:
[1](英)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2000,第109 页。
[2](美) D. 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王灿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第47-48 页。
[3] 严奕峰、谢利民:“体验教学如何进行——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视角”,《课程·教材·教法》,2012.6,第23-24 页。
[4] 同[2]。
[5] 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