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漆艺文化的传与承——日本漆艺“人间国宝”及其作品

  • Update:2012-03-13
  • 周剑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2期

引言:
         1954年,首届“日本传统工艺展”于东京举办。此后,由日本工艺会(成立于1955年)与政府文化厅主持、主办(每年10月展览)。它是日本一个连续性的展览项目,按照既普及又提高的方针,以代表传统工艺技术最高水平—“人间国宝”的作品,来带动、提高、促进日本传统工艺向前发展。每当展览开幕,“人间国宝”作品荟萃一堂,热爱传统工艺文化的粉丝们犹如朝圣一般,虔诚地拜谒他们心中一件件至美绝伦的作品,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所谓“人间国宝”,即:“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 相当于我们时下经常听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是对拥有重要无形文化遗产者的通称。
         日本文化财产保护法规定, 对于历史上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无形文化财产,特别是那些宝贵的绝技,给予评定;对于那些身怀绝技的人,给予认定。为达到保护、传承这些宝贵绝技的目的, 每年, 给保持者拨发一定的资助,其中包括传统工艺技术、音乐、舞蹈和表演艺术等个人和团体。目前日本有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人间国宝”100 多人,无形文化财产保持团体 20 多个。2003 年, 日本文化厅拨出100亿日元保护有形文化财产和无形文化。
         在此, 我特向国内漆艺艺术家、漆艺专业师生、漆艺研究者和漆艺爱好者推荐几位日本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漆艺“人间国宝”及其作品,略述其技术特点、艺术追求和研究方向以及设计思维。希望他们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人类共性审美的愉悦,同时,也能得到浓郁日本民族风格特色的漆艺之美享受,看到传统漆艺文化在日本的保护与传承。之前,先向大家概述孕育“人间国宝”作品的摇篮—“人间国宝”作品初次发表的“处女展” —“日本传统工艺展”。

一、“日本传统工艺展”的缘起、主旨及沿革
         回顾“日本传统工艺展”首展的缘起,应追溯到战后, 日本刚刚恢复全面建设的 20 世纪 50 年代。在当时由外来美术强势先入为主的背景下,该展以庞大的规模,以外来美术审美体系为主导地位,冲击着对日本传统美术的信念追求,但不少作者却难以苟同,特别是工艺家群体。漆艺家松田权六与金工家香取秀真率先将目光投向了传统,松田权六参与修复研究朝鲜乐浪出土的中国汉代漆器 5 年,触摸到了中国汉代工匠们的智慧,随即发出“古典文物是不言之师”的感叹!香取秀真在日本各地传统金工品的田野考查经历中撰写了《金工史》,他倡议以日本美术来净化外来美术。松田则呼吁将江户以前的日本各派绘画(巨势派、円山 · 四条派、浮世绘等)统称“大和绘画”,并汲取其装饰风格作为漆艺莳绘的创新资源(松田本人既是继承源于大和绘画的幸阿弥派和五十岚派的莳绘技艺展开创作践行者)。他们当时所持共同观点:“坚信日本传统美术具有足够的底气和力量与外来美术的冲击相对峙”...... “回归传统的规范,重新发现过去的价值”......此后,与“日本传统工艺展”持不同艺术见解,代表传统工艺的一股力量逐渐形成。
         作为麦克阿瑟(当时美国占领军元帅)文化政策的一环,政府指令对于从前的国宝、重要美术品等文化财产进行重新审视。文部省任命矢代幸雄、山本有三两人为起草委员, 二人草案经审议提交麦克阿瑟。“据闻麦克阿瑟元帅给予了与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人间国宝”制度)相关诸项条目等的构想 ”,[ 1 ] 经过众参两院审议新的文财产保护法于 1950 年 9 月起实施,此法案明确规定了日本文部省、文化厅拥有认定及解除认定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 — “人间国宝”的权限和审批程序的制定与运作职能。“人间国宝”认定制度的确立,赋予了持有某种一技之长的手工艺者,以获得社会承认的高度荣誉的机会。
         依托日本文化财产保护法,以及“人间国宝”制度的确立的契机,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1954 年,举办了第一回无形文化财产“日本传统工艺展”。随后发表了该展的主旨:“ 在我国, 有世界上卓绝的工艺美术传统, 其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本质不变,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是其本来面貌。但是,传统工艺并非恪守成规简单地模仿古典技法。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和责任是如何将传统工艺作为严格训练的基础,在不断传承古典技法的同时,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新作品”。对于传统的自信、认识的深刻和使命感的担当,反映出集聚这一组织机构群体的面貌。[ 2 ] 现在的“日本传统工艺展”除漆艺(漆器)之外,涵盖陶艺(陶瓷器)、染织(和服、染布)、金工(金属艺术)、木竹工、 人形( 偶人) 和诸工艺( 玻璃、 七宝烧、 截金、砚和玛瑙以及孔雀石等 )7部门。 每年在东京举办之后, 到京都、名古屋、金泽、冈山、广岛、福冈、仙台和大阪等地的大型百货店、美术馆继续举办巡回展览。通过“日本传统工艺展”的连续举办,促进一代代传统工艺家不断地创作新作品、好作品。经过半个世纪的时间磨砺,仅漆艺一项就孕育出了 21 位“人间国宝”。可以说,这是一项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系统工程。

二、漆艺“人间国宝”及其作品
1.松田权六
         七岁随兄学漆艺,自然步入漆艺之道,经石川县工业学校恩师推荐,深造于东京美术学校,有幸得到六角紫水教授的赏识。1917年间的东京美术学校,教学开放,选课自由,为他的毕业创作以及后来的创作作品,奠定了扎实良好的美学基础。
         “草花鸟兽纹莳绘小手箱”,是他23岁时,充满艺术青春活力,传承彰显大和绘画精神的佳作,也是日本近现代漆艺承前启后的里程碑之作。前者有江户时代尾形光琳以铅块环绕表现的“八桥莳绘手箱”,后者有寺井直次莳绘卵壳翱翔的鹤群“飞翔 ”。 因莳绘的金粉材料不足, 致使松田权六通过帮助同学制作毕业作品以换得自己毕业创作所需,而导致他延迟一年才毕业。炭化的砂糖做碳粉表现奔鹿、脱兔和飞鸟如汉画像石般注重影形的气韵,他自制了铜线画笔在漆表面将干之际,以快速、流畅、放逸的笔触,一气呵成地描画出了一只只动物的灵动身姿,动物形象取材于上野动物 园中, 听到狮子吼叫而惊目、纵耳、脱逃之情景,生动表现出自然界飞鸟、小鹿和兔子生机勃勃、向往生命、追求生命的强烈欲望。
         1944 年,“蓬莱之棚”出现在第六届新文展,此作不愧为松田权六生涯中关于人生、命运与时代的尖锐冲突之作。这也是松田权六倾其汲取日本大和绘画一脉相承的琳派精神,以及修炼已久的日本传统莳绘、镶嵌、彩绘技术的精髓,创作的又一件杰出作品。黑白红金褐的色彩,华丽和谐而烁目,群鹤聚集于千层海浪、万潮涌动之中。虽有觅食梳理羽毛者,然而,更多则仰天长嘶。那一只只金片中,嵌入黑漆眸子的表情,分明传达着警觉的目光,似乎是在向大海、朝天宇发出一声声祈盼的哀鸣。触目惊心的画面,岂不正是当时备受疯狂空袭,生活在极度不安状态中的权六的心灵写照?他虽然以漆器家具的形式来表达对命运苦难的敏感,但却堪与同时代的任何一位日本画家乃至文学家的作品相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松田权六远远超越了他那个时代,不仅仅是漆工技术的无可挑剔,就其胸中的人文气质,于当时,也恐难有谁与其相左。松田权六,摘取了日本两项文化艺术最高荣誉称号—“人间国宝”和“文化勋章”。

1-2. 蓬莱之棚
作者:松田权六


3. 鹭莳绘棚
作者:松田权六


4. 鸳鸯莳绘枣
作者:松田权六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