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由“瓷之韵瓷器精品展”看中西技术和文化交流

  • Update:2013-05-02
  • 马 敏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4期

 中国外销瓷大体分为唐五代、宋元和明清三个历史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日本朝鲜、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明清两代才开始直接出口欧洲。16 世纪,葡萄牙人从日本获取白银和铜,而西班牙人则从南美的玻利维亚和墨西哥等地攫取大量的白银并用于制作具有国际流通性的贵金属货币“墨西哥银元”,这不仅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更为中欧贸易做好了经济上的准备。1514 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直航中国,瓷器开始直接出口到欧洲公开拍卖或私人售贩,引起王公贵胄等上流社会竞相收购的热潮。1602 年,荷兰在巴达维亚(雅加达)建立东印度公司,几乎垄断了海上的茶叶、香料和瓷器贸易。直到18 世纪初,英国才将其“荣誉东印度公司”经营到他国无法企及的地位[1]。法国、瑞典、丹麦、奥地利和普鲁士等国的东印度公司也在瓷器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许多官员、代理人和船长也因此发家。
当时许多王公贵族在宫殿设有瓷器陈列室,用精美的中国瓷装点宫廷。英女王玛丽二世将中国瓷器陈设在汉普顿宫。法王路易十四及他的嫡孙都是有名的中国瓷器收藏家。德国奥古斯二世曾以600 名全副武装的骑兵向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一世换取127 件中国瓷器。各时期的中国瓷器经常出现在当时欧洲的油画和铜版画中,尤其是表现异域奇珍的静物画对中国瓷器的刻画甚至精细至每一道花纹。在近4 个世纪的时间里,瓷器出口的份额远低于茶叶、香料和丝绸,却因其所携带的丰富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信息,对欧洲的经济形态、技术进步、生活消费方式尤其是文化艺术带来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1. 荷兰船员定制盘1756 年, 直径22.8 厘米, 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2. 瑞典船员定制大酒杯1784 - 1785 年,高10.2. 厘米,直径4.8 厘米, 中国景德镇, 大英博物馆藏


3. 海战场景图潘趣酒碗约1785 年,高13.2. 厘米,直径30 厘米,中国景德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定制瓷的纹样
从对明晚期以后沉船的水下考古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的青花瓷、青瓷和白瓷等占外销瓷的绝大多数,而定制瓷仅占整个瓷器贸易的极小部分。《景德镇陶录》中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泥洋器之分。商多粤东人,贩去与鬼子互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这说明定制瓷都是“来样加工”的,模本的形式包括实物、模具、油画、版画和手绘设计稿等。起初定制瓷有相当一部分只是规定了主体图案,其他如边缘、开光外部和装饰带等部分依靠中国画工在一定范围内的想象发挥。17 世纪上半叶,定制瓷上的辅助纹样开始模仿欧洲或中东平面装饰。18 世纪,景德镇的画工在上百年描摹高档定制瓷样本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西洋画法,讲求对透视关系、明暗体积和人物解剖的准确描绘,是西画东渐的肇始,由此发展出了外销画。
东印度公司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曾定制过一种反映海上贸易题材的瓷器,以欧洲画家描绘海港或船只的油画、铜版画甚至航海日记的插图作为模本,配以文字表示对事件、地点或者航船的纪念。“荷兰船员定制盘”(图1)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弗里堡号中国行的众多纪念盘之一,描绘了商船在驶离中国黄埔港的景象。上部的铭文记录了此盘是由弗里堡号大副克里斯·斯古尼曼在1756 年定制的。
据大英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推测,其模本来源于一份航海日志的插图。另外从“瑞典船员定制大酒杯”(图2)上的文字我们可以知道,此杯是以釉上单色彩绘的方法描绘了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古斯塔夫·阿道夫号在驶往澳门途中于1784 年12 月停靠海南亚龙湾避难的事件。在与1785年一幅描述此事件的油画做细节比对之后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此杯的模本正是这幅油画或者其他模仿此幅油画的瓷器的纹样。“海战场景图潘趣酒碗”[2](图3)描绘了圣徒之战中英国皇家海军舰队与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海战的场景,釉上黑彩描金的工艺多数说明模板来自铜版画。
“十三行”题材是广彩瓷产生的直接印证。1757 年,乾隆皇帝颁旨将广州作为唯一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人禁止进入广州城,国外船只解除武装后停泊在距离广州8 公里的黄埔岛。18 世纪各国在城墙外的珠江河岸设立了鳞次栉比的洋行,成为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和洋人的客栈。
随着订单数量几何式的增长,18 世纪20 年代,广州开始加工一部分定制瓷。每年6 月开始接收订单,熟练的画瓷工依照模本在景德镇运来的素胎上施彩,在船舶离港前交货,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广彩瓷”。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道:“清代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瓷,运至粤垣,另雇画工,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河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器,然后售之西商……此种瓷器,始于乾隆,盛于嘉道。”同一时期广州生产的“外销画”出口欧洲,河岸边的洋行外景和货栈内景成为惯常被描绘的景色。“十三行外景图潘趣酒碗”[3](图4)就是以这些外销画为模本的,西方称之为“洋行碗”。此种题材在西方很受欢迎,人们可以通过其中的细节想象这些珍贵瓷器的交易情况。
定制瓷的人物纹饰保留有许多中国传统题材,如“仕女博古”、“满大人”(图5)和“西厢”等。这些纹样连同其他一些山水花鸟纹样,被西方画师临摹并改编成设计图、版画或素描,绘制在本土生产的中国风瓷器之上,也成为给中国进口的素坯加彩的依据。改编后的图样还作为定制模本运回中国。荷兰东印度公司曾聘请著名画家考纳利斯·普朗克设计瓷器图样。普朗克为“博士图”设计了四人和三人两个版本,分别于1737 年和1739 年运往广州。“博士图盘”(图6)是根据第一个版本定制的,外圈的鱼纹开光是普朗克标志性的装饰风格。“阿喀琉斯浸礼图餐盘[4]”(图7)和“末底改胜利图餐盘[5]”(图8)同为法兰西家族定制,模本为在巴黎出版的两幅铜版画。画工几乎以复印式的精确再现了铜版画,不仅在透视、明暗和解剖等技术上同西方画师无异,还用画笔模仿出了蚀刻的独特纹理,令人叹为观止。“苏格兰士兵图像盘”(图9)的模本是两幅独立的表现苏格兰士兵的铜版画,画工改变了其中彩色模本的配色,也凭借自己的想象为黑白模本添色,为使圆盘的构图协调对称,甚至水平翻转了其中一个模本,可见当时的画工在模仿西画的基础上能够适度地发挥。外装饰带的开光依旧是中式的“喜鹊登梅”和山水楼阁,可以推测当时瓷器生产的分工是高度精细的,主图案和边缘装饰分别由不同的画工完成。
事实上,在耶稣会士踏上中国土地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商船向景德镇定制绘有其标志“IHS”[6] 纹样的瓷器了。明嘉靖年间的“青花‘I H S’字母纹大盘”( 图10) 为葡萄牙商人所定制。这件大盘的主纹饰为凤穿牡丹,外环一个小开光间以对云纹的装饰带和两条细装饰隔带,“I H S”仅出现在六个开光中的三个。由此可见,16 世纪早期的订烧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中式图案和装饰习惯,订单所要求的图案多安排在辅助纹样之中。另一件“青花救世主字母罐”(图11)主纹样为六个开光,其中两个开光中是小天使环绕的“IHS”字母徽章,其余四个开光中是字母“S”和“P”,说明此件瓷器是为澳门圣保罗大教堂的耶稣派学院[7] 定制的。这件瓷器晚于前件约一个世纪,其中的“IHS”已经跃升为主纹样,辅助纹样亦是模仿17 世纪欧洲绣花织物上的平面花卉图案。但总体来说,这些西方的纹样仍然被统一在整体的中式风貌之中。同为17 世纪早期的“青花耶稣死亡与复活图方瓶”(图12)也显示出相同的特征,代表耶稣死亡的十字架、鞭和梯、公鸡与狗等元素被组合进一幅中式田园画中,而代表耶稣复活的技乐天使也被中式的祥云包裹进中国山水楼阁之中了。
早期纹章瓷都是青花瓷,“英国纹章餐盘”(图13-1)为现有最早的成套纹章装饰餐具中的一件,主体花纹为威廉·塔尔伯特担任牛津主教时期的纹章。这个纹样显然是依据他的铜版印刷藏书签所绘。(图13-2)当时的画工虽然已经可以精细地描摹铜版画的轮廓线,却还无法表现立体感,只能将明暗关系简化为白蓝两色。周围的装饰带则仍采用画工已经炉火纯青的中式博古和文房纹样。之后釉上彩绘的纹章瓷开始流行,欧洲的纹章通过图案、颜色和排列等细节来记录表现家族的起源与变迁,由于欧洲在民族国家形成之前独特的社会组织结构,家族间的血缘关系错综复杂,因此纹章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准确无误;而在中国画工的认识中,色彩和纹样只是一种随机的排列方式,色彩与图案的搭配方式远比色彩与图案的对应关系更加重要,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早期彩绘纹章瓷上错误百出。
英国杜白瑞家的纹章盘中,画工直接将图纸上标注颜色的“r ed”和“gr e en”依葫芦画瓢式地画在盘子上,并且在这些区域填入了相反的颜色。18 世纪晚期,欧洲订单对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船舶停靠时间的限制等因素,促进了广州瓷器加工行业不断的标准化和快捷化,由此出现一种绘制着各种现成装饰图案的模本瓷器,方便客户挑选和搭配。“带戳印符号盘”(图14)绘有四组完全欧式的彩绘描金双层环形装饰带,双层纹饰之间标有代表其类型的序号;中心绘有两种程式化的盾形、徽章形纹章的外框式样。这些纹样可以绘制在任何一种器形之上,客户只需将所选纹样的编号告知加工作坊,不用担心成品和订单相去甚远。“英国皇家纹章共济会茶壶”(图15)绘制有英国皇家纹章,下方的开光内是一组曲尺、铅垂线、剑、水准器、吊楔和木槌等组成的象征共济会的图案。组合纹章的含义更为复杂,比如这只茶壶的订购者不一定为皇室,而可能是与皇室有关的共济会会员。“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纹章盘”(图16)之上的盾形纹章由四十个代表皇室家族谱系的小纹章组成,以顶着皇冠的马耳他十字为冠饰,持盾者为两名扛旗的力士,斗篷背景下端悬挂徽章,基地上镌刻“上帝与我们同在”的铭文。纹章学最严格的规则在于用色,此盘绘制严格遵循符号学原则,能够代表18 世纪纹章瓷的最高水平。

4. 十三行外景图潘趣酒碗约1780 - 1790 年, 高15.7 厘米,直径36.7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5.“满大人”图纹咖啡壶约1770 - 1775 年,高23.1 厘米,英国伍斯特,大英博物馆藏


6. 博士图盘约1738 年,直径25.7 厘米,中国景德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7-1. 阿喀琉斯浸礼图餐盘约1737 - 1740 年,直径42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7-2. 阿喀琉斯浸礼图1719 年,法国巴黎,大英博物馆藏


8-1. 末底改胜利图餐盘约1737 - 1740 年, 直径41.5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8-2. 末底改胜利图1737 年,法国巴黎,大英博物馆藏


9. 苏格兰士兵图像盘约1745 年,直径23 厘米,中国景德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10-1. 青花“IHS”字母纹大盘约1520 - 1530 年,高10.5. 厘米, 直径厘米, 直径52.5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10-2. 祈祷书插图约1500 - 1525 年,荷兰,大英博物馆藏


11. 青花救世主字母罐约1620 - 1644 年,高33.2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12. 青花耶稣死亡与复活图方瓶约1620 - 1644 年,高38.5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13-1. 英国纹章餐盘约1690 - 1710 年, 直径48.5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13-2. 威廉·塔尔伯特牧师的詹姆斯一世时期徽章书签约1682 - 1699 年, 高9 厘米,宽6 厘米,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14. 带戳印符号盘约1790 - 1800 年, 直径24.5厘米,中国景德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15-1. 英国皇家纹章共济会茶壶约1770 - 1780 年,高16.8 厘米,长22 厘米,中国景德镇,大英博物馆藏


15-2. 造船商肖维尔名片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16.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纹章盘约1750 - 1755 年,直径26 厘米,中国景德镇,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