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

  • Update:2010-03-31
  • 陈岸瑛
  • 来源: 装饰2010年第4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的历史,追溯了机器美学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的起源。结合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有关论述,本文试图回答,是什么样的机器激起了当时的艺术家对机器的热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热情,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是什么。
关键词:机器美学,现代主义艺术,未来主义,纯粹主义
 
 
一、机器美学的起源:意大利未来主义
 
机器美学作为一种审美倾向,泛滥于一战前后出现的各种现代艺术和设计派别,但具体到“机器美”(Beauty of Machine)、“机械美”(Mechanical Beauty)或“机器美学”(Machine Aesthetic)这类具体的表述,其发明权却应归功于意大利未来主义,或更准确地说,应归功于其核心和灵魂人物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 1876-1944)。马里内蒂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后随父母迁居米兰,在巴黎受教育,又在米兰创办了文学刊物,并领导了意大利和法国的未来主义运动。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的首页上发表了著名的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法文原名Manifeste du futurisme)。该宣言对由汽车的疾驶而带来的速度之美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Nous déclarons que la splendeur du monde s'est enrichie d'une beauté nouvelle la beauté de la vitesse.
我们宣称这伟大的世界已因一种新形式的美――速度之美――而更添其光彩。[7]
 
在1910年的宣言《人的增殖与机器的统治》(L’Uomo motiplicato e il Regno dello macchina)中,马里内蒂明确使用了“机械美”(la bellezza meccanica)这样的字眼,机械美源于“对机器的爱”(l’amore per la macchina),而“机械师满是煤灰的指甲”则最初见证了这种爱。[8]目前看来,这大概是在具体的措辞上对机器美学的最初表达。
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的基础及其宣言》写于1908年。这篇充满诗歌隐喻、晦涩难懂的文本,受到了不同时代的阐释者的关注,其中最具权威性的一种解读来自雷纳·班纳姆(1960年)。班纳姆相信,马里内蒂在米兰的父母家中撰写了这篇宣言,宣言中的某些段落具有“精确的地形学定位”。[9]通过复原1908年前后马里内蒂老宅中充满东方装饰趣味的陈设以及有轨电车与运河共存的米兰都市景观,班纳姆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一种相对不剧烈的变化会引发一种“突变”式的感受?[10]由技术的演进所带来的城市变迁在巴黎、伦敦、纽约、布鲁塞尔和柏林都曾出现,甚至远胜于米兰,为何独独在米兰率先出现了如此强烈的反应?班纳姆推测说,英国的变化是渐进式的,令人难以察觉,法国人过于关注政治,因此对技术的变迁缺乏敏感,唯有马里内蒂这个往来于米兰和巴黎两地之间的意大利人,才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反差。
如果说班纳姆着重解决了前文所提的“为什么”问题,那么其后来者英国开放大学的本顿教授(Tim Benton),则在《机器之梦:未来主义和新精神》(1990年)一文中着重解决了是何种机器激起了马里内蒂和柯布西耶灵感这样的问题。[11]从马里内蒂写于米兰的这篇宣言看来,其核心内容是对夜间飙车经历的诗意描写,这一经历直接导致了其后对“速度之美”的赞美。很明显,激发未来主义灵感的机器主要是汽车。班纳姆已注意到汽车对于未来主义的影响,本顿沿着班纳姆开辟的路线,对1908年前后的汽车业做了更为细致的考证。
众所周知,德国工程师奥托(Nikolaus August Otto,1832-1891)对内燃机所做的改进,使比蒸汽机体积小的内燃机用于汽车成为可能。随后,德国工程师奔驰(Karl Friedrich Benz, 1844-1929)于1885年研制出四冲程汽油内燃机汽车,由此开启了一个汽车的时代。但是,汽车最初是一种奢侈品,自1908年亨利•福特(Henry Ford, 1863–1947)推出T型车之后,才逐渐演变为批量化生产的大众产品。据本顿考证,1900年时意大利年产汽车仅300辆,而到1909年,都灵已有20家汽车厂,米兰有15家汽车厂,菲亚特雇用了3000名工人,年产汽车约3000辆。也就是说,到马里内蒂发表宣言时,意大利的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马里内蒂本人即拥有一辆60马力的菲亚特,不过遗憾的是,目前尚无法确定此车购于何时,1908年宣言中所描述的飙车经验是否与此车相关,尚有待进一步考证。(图2)
本顿注意到,在20世纪最初10年中,在用于表演的赛车和家用车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分野。可以肯定,最初激动马里内蒂的是赛车而不是家用车。(图1)单从上下文来看,1908年宣言所鼓吹的 “速度之美”与“像爆炸般呼吸着的蛇一般的赛车”出现在同一段落中,是前后相承的关系。但情况略为复杂的是,恰好从1908年开始,一种混合车型(运动车型)开始出现,商家在设计和推广家用车时,也糅入了赛车特有的流线型及速度、飞翔这类意象。有趣的是,柯布西耶后来在《新精神》杂志的第13期上,还专门以插图形式追溯了1900-1921年间家用车外造型逐步向流线型演进的过程。(图8)由此图可见,“速度之美”不仅是少数艺术家追求的理想,也体现在家用车实际的设计和销售中。
除了汽车,激动马里内蒂及其画家追随者的还有飞机。一战前飞机即引起了马里内蒂的强烈兴趣,他在战后继续鼓吹飞机美学,甚至提出飞行绘画(aeropittura)的主张,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第二阶段的绘画主题。飞机是典型的20世纪的产物,以汽油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直到1903年才由美国莱特兄弟(The Wright Brothers)试飞成功。1909年7月,法国人布莱里奥(Louis Blériot,1872-1936)驾驶飞机首次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令全世界为之震撼。(图3)1910年9月,年仅24岁的秘鲁人查维斯(Géo Chávez,1887-1910)从瑞士飞越阿尔卑斯山,不幸在意大利的多莫多索拉坠机身亡。这一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意大利人的想象,并使未来主义者无可逃避地爱上了飞机。飞机不仅带来了比汽车更高的速度和更自由、更开阔的视野,也给源于尼采主义的意大利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12]提供了征服空间的想象和征服世界的现实武器。令人意外的是,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的意大利,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飞机用于战争的国家。1911年,意大利飞机轰炸北非的利比亚,并在次年10月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这一事件给了马里内蒂无穷的刺激与想象,促使他写下名为“Zang Tumb Tumb”的诗篇。从此,对战争之美的歌颂也成为未来主义机器美学的一部分。
如果说汽车和飞机极大地促进了未来主义机器美学的产生,那么,这种机器美学所关注的,既非汽车和飞机的制造本身,也非其严密、精准、符合理性精神的机器内核,而是以一种后尼采主义的浪漫想象,瞩目于由汽车和飞机所带来的征服世界的速度和力量。马里内蒂发表宣言后不久,在意大利的米兰,一群画家团结在他的周围,试图以视觉的形式发掘宣言中的隐秘含义。总的来说,未来主义绘画的主题是速度和运动。其表现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主观视角的连续切换来暗示运动,如翁贝托•博乔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的《城市的苏醒》(1910年)和《大街的喧嚣穿透了房屋》(1911年);另一种更为成熟的方式是以分解动作或者说以类似电影的方式来呈现运动,如巴拉(Giacomo Balla, 1871-1958)的《牵着绳索的狗的动态性》(1912年)和卡拉(Carlo Carrà,1881-1966)的《红骑士》(1913年)。(图4)有趣的是,尽管未来主义者歌颂机器,他们的画作却常常选择马这一前工业时代的意象来表现运动。1912-1913年,巴拉创作了一系列以汽车为主题的绘画,但正如本顿所说,这些作品所依据的汽车原型是一些技术上严重过时的产品。犹如前现代的诗歌意象反复出现于马里内蒂歌颂机器的诗篇中,在未来主义第一阶段的绘画中,机器美学的呈现,仍然拖着一条象征主义的尾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