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多重语义

  • Update:2012-01-16
  • 李超德,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6期
内容摘要
本文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学术的要义是传播,或者说最大限度地传播。如果将学术传播定义为存留,那是把学术成果束之高阁。这样的争论许多年前我就参与过。说得严谨一点学术存留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学术传播的一种存在方式。反过来讲,不如提倡学者们多写一些语言流畅、言简意赅的书籍和文章,启迪民智,普及相关的知识,对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会产生直接作用。学术界有一种看法,将知识分子分为学者与文人,似乎学者高于文人。写小说为文人,而研究小说者则为学者。我曾推论,写《红楼梦》的曹雪芹是文人,而研究红学的俞平伯就是学者了。当下,对于视觉艺术如何进行学术评价争论不休。同样在设计学界,伟大的设计实践活动被学术界界定为“术”,有些理论家认为“术”不及“学”, 对“术”缺乏足够的尊重,设计理论却高高在上了。色彩的学术研究有科学与理论的一面,但是色彩的运用更大层面上却是在设计实践中体现出来。有些论文从文本到文本、概念到概念、数据到数据,尽管说得云里雾里也是徒劳之举。因此,色彩在设计应用中成为直接影响设计师与消费者的最重要的形式因素之一,色彩的设计实践活动成为色彩研究的重中之重,色彩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出的多重语义,值得研究者思考。

 

1.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毕业作品


      其一,色彩是设计作品的灵魂。多年前,《东方卫视》曾经采访沪上某著名建筑专家,谈到建筑色彩设计问题,被这位专家斥责为“雕虫小技”。他说这话的本意,我理解为建筑设计的功能、样式、色彩是三位一体的,相互之间是不可分离的。作为一名建筑师,他为建筑设计的所有方面负责。然而,中国建筑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硬伤,使得许多建筑师并不具备建筑师的全面素质。以工科院校模式培养出来的建筑师,缺失大美术和大设计的审美修养。即便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入建筑速写、水彩画、美术作品欣赏以及建筑史等课程,对于建筑学生整体审美修养而言也是杯水车薪。除有少量建筑学生自身艺术素养较高以外,大量不合格的建筑师走向社会,直接导致中国建筑师色彩修养普遍不高。“建筑色彩设计”由此应运而生,宋建明等一批从国外归来的色彩专家,洞察到中国建筑色彩的缺失,将在国外学习到的某些观念和方法介绍到中国,进而推动中国色彩研究及应用设计的进步。因此,我又不同意那位建筑专家的斥责。建筑色彩设计是建筑师的责任,这毋庸讳言。但在当今中国建筑界普遍不重视建筑色彩和建筑师色彩修养不足的情况下,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设计艺术而长期存在,并具有学理认知上的合理性。


      论述这一问题,是想说明色彩在设计活动中的重要性。当下设计教育的优劣显而易见,一所优秀的美术与设计院系,反映出的正是这种综合艺术修养的全面性。我在课堂上常常拿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的作品,以此来说明色彩在设计中的灵魂作用。我这样做,并不是拿不出其他著名设计师成熟的设计作品,我想表达的是同样作为一名设计学生,因为有清华美院和央美这样的大美术背景,以及一流设计学生的色彩修养,铸就了许多毕业设计作品的成功。图1 是一组系列服装设计作品,坦率地讲,就款式而言,这件作品存在着重大缺憾,制作工艺也可以说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但是从衫、裙,甚至鞋等装饰小件,组合成一种色彩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在色彩对比中形成的。这件作品色彩含灰度较高,但色相明确,高级灰色系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倾向。在色彩对比中,形成了有格调的色彩关系。无独有偶,2011 年春天,我应邀去中央美术学院参加教育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的开题评审工作,在央美美术馆参观了一个设计基础的汇报展,我又被其中一组综合材料和玻璃器皿设计所吸引。同样,正是它们的色彩设计吸引了我,含有高级灰的色彩在对比中显统一,色彩明度比较高,称得上是高调的设计。(图2、3)

 

2.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3.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色彩作为设计形式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它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设计师和应用者的心理,更重要的是显现出设计师的色彩修养与审美格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