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的乔布斯定义

  • Update:2012-01-23
  • 方晓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11期

 

      不久前,美国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史蒂夫• 乔布斯走了,虽然早有征兆,但世界各国的人们仍然为之震惊,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哀悼。史蒂夫• 乔布斯以他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突出贡献,赢得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力,成为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乔布斯在身前身后赢得了不少头衔:创新天才、财富英雄、杰出的管理者、发明家、思想家等等,但《纽约时报》的网络版刊文说:“与其他公司CEO 相比,乔布斯非常关注产品的设计和细节。相对于CEO 的身份,乔布斯更多地是一名设计师。” 苹果的所有一切都能透过设计来诠释。可以说,乔布斯赋予了“设计师”这个称谓前所未有的荣耀,乔布斯一生的努力对当代设计的走向有启示作用,尽管他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


设计的最大价值在于创新


      乔纳森•艾维(Jonathan Ive)是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是乔布斯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人才和精神伴侣,但他曾经想要离开苹果。苹果在阿梅里奥当政时期,对设计毫无鉴赏力。“没有那种为产品注入心意的感觉,大家都想着怎样把利润最大化,”艾维说,“设计师的工作仅仅是设计外观,然后工程师努力把成本压到最低。我当时差点就辞职了。”这样的感受,想必能引起许多中国设计师的共鸣。作为商人的乔布斯,能赢得设计师的荣誉,在于他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他的理想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运营伟大的公司,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印迹。


      乔布斯拥有与设计师一致的价值观,“在大多数人看来,设计就和镶嵌工艺差不多,但是对于我而言,设计二字绝无任何引申含义。设计理念是一个作品的核心灵魂,而外壳只是灵魂的表达。”这是乔布斯在重新接管苹果后对《财富》杂志说的话。乔布斯对设计理念的重视甚至超过了许多从业设计师。


      正是基于设计是灵魂的认识,乔布斯赋予了设计师在其它公司没有的权力和地位。曾经是乔布斯游说来苹果的前CEO 斯卡利(后来也是他把乔布斯赶出苹果),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去年,我的一个朋友在同一天到苹果和微软公司。他先进入苹果的会议室,这时苹果的设计师也走进会议室,所有的人停止交谈,因为设计师在苹果最受尊重。每个人都知道设计师可以代表史蒂夫,因为他们直接向史蒂夫汇报。只有在苹果,设计师才能直接向CEO 汇报。”当然,设计师享有这样的权力的前提条件是,设计师能实现乔布斯最关心的核心价值——创新。
 

 

设计的创新路径


      乔布斯被看作是创新的化身,创新是一个现在被说得有点滥情的词汇,但乔布斯对创新有清醒的认识,知道创新的边界,人不可能事事创新,更多的还是继承和享有前人的智慧,“我们只能用这种大多数人都掌握的方式去表达——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 迪伦的歌或汤姆• 斯托帕德的戏剧。我们试图用我们仅有的天分去表达我们深层的感受,去表达我们对前人所有贡献的感激,去为历史长河加上一点儿什么。”创新不是完全从无到有的创造,那是上帝干的事,人类走到今天,不是依赖某个个人的天才。对创新不恰当的追求事实上模糊了许多人的视线。透过乔布斯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整合”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路径,控制整合仍然需要天赋和洞察力,但更接近人的能力。


      中国传统里有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乔布斯对创新有类似的认识,他曾经拜访宝利来相机的发明人,他崇拜的人物,两个人都有一种发现而不是发明产品的特长。他们都说产品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没人能发现它。宝丽来相机一直都存在,Macintosh 也一直都在,只是何时被发现的问题。


      这种发现的能力来自对人性和生活的洞察力。在目前盛行的用户导向的设计方法论中,有一种说法是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乔布斯引用亨利• 福特的话来反驳,“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应该是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乔布斯认为人们在你把产品摆到他们面前之前并不知道想要什么。“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我们的任务是读懂还没落到纸面上的东西。”这一结论带有一点玄学色彩,但两者事实上并不完全对立,福特的比喻未必恰当,人们可能会说:我不知道想要什么,但我想要跑得更快。汽车只是让人拥有更快速度的一种手段,事实上别的手段也在帮助人们更有效率地生活。


      设计创新的确有别于其它门类的创新,尤其是相对于工程技术的创新。乔布斯并不是技术天才,在这方面他远逊于另一位苹果的联合创始人斯蒂芬• 沃兹尼亚。沃兹尼亚是技术狂人,不关心技术之外的任何事物,除了偶尔利用技术搞点小恶作剧,但乔布斯显然是事事处处都关心。在研制APPLE Ⅱ的时候,乔布斯认为去掉电风扇,降低电脑的噪音,电脑可以卖得更好,而沃兹尼亚对此漠不关心,于他而言电源实在是个小问题。乔布斯为了电源的设计专门请来了模拟电路的设计师霍尔特;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找来了产品设计师曼诺克设计机箱。在这样的过程中,乔布斯整合资源的能力和愿望日渐清晰,成为造就其事业成功的一贯路径,而产品的整体创新也源于这些点滴的积累。


伊利诺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派崔克• 惠特尼对iPod 的产品战略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乔布斯如何发现产品的。以前设计发展的过程比较简单:分析——创造,看似很理性。而新的设计发展的模式是建立一个小矩阵,横轴还是分析——创造,纵轴则是抽象(abstract)——现实(real),纵轴的内容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以苹果的iPod 为例,其原型显然是MP3,但又不是对MP3 的延续,设计的出发点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对人需求的思考——消费者想要的并非一个新的MP3,而是享受音乐。因此,设计的内容就不单纯是一个产品外观或功能的界定了,而是重新构架商业模式,服务方面提供了数字内容平台,保留部分MP3 的功能同时精简了录音这样的功能,最终诞生iPod 这样的产品。同时,iPod的供应链也像产品本身的设计那样成熟,供应链面对的挑战除了用户设计,还有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是完全的创新。完全功能导向或者技术指引的设计发展路径行不通了,必须重新思考人们为什么想要这样的产品?


创新的起点和终点:用户体验


      现在的生产商头疼的不是技术手段,而是拿这些技术去做出什么东西来。对乔布斯而言,设计创新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设计词汇,更多地是被用来检验产品,而从乔布斯的实践来看,用户体验是其设计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用户体验容易理解,但不容易做好。关键在于,如何投入体验以及真正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


      乔纳森• 艾维曾说:“我一直都很欣赏手工制品的美。我开始意识到对产品付出的心血至关重要。我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从产品中感觉出草率的态度。”用户体验不仅需要对用户的功能体验进行设想,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人文情怀,设计的态度是能被直观感知的。因此,设计站在了科技与人文科学的交汇处。乔布斯的远见也正是体现在这里,在20 世纪80 年代初他就预见到电脑是一款消费类产品,同时在广告宣传的时候,他希望突出的不是产品的技术指标,而是品牌的文化形象。个人电脑不是大型电脑的缩小版,也不是游戏机,在乔布斯眼里电脑应该是“思想的自行车”,这个比喻就是一个兼具科技和人文情怀的想象。


      拥有了人文情怀就有相应的审美要求,这种审美要求是广泛的,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审美,许多设计师的误区恰在于对形式美的浅薄痴迷。在2005 年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乔布斯谈到了他对设计的热衷来源于大学退学之后参加的一个书法课程,“我学习了有衬线字符和无衬线字符,学习了如何处理不同字符之间的间距,学习了如何使已经很好的字体更好。这关于美感、历史和艺术,是科学无法处理的问题,我认为这非常有趣。”构成事物的原理之中也包含了让人回味的美感,更抽象也更深沉。


      乔布斯式的用户体验,不能简单地通过调研来完成,而是不断追问自己,对设计者的自身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乔布斯自己不能接受的产品,他决不会推向市场,一种自负而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注重“真实”的人性态度。在苹果的产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乔布斯的禅宗修习,产品拥有了灵魂,并能把这种精神物化地体现出来。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苹果拥有那么多坚定的支持者,因为通过苹果的产品,消费者们体验到了文化认同。


残酷的美学:系统性与细节


      有人称乔布斯的美学为残酷的美学,透着一股决绝的味道,苛刻到不近人情,但这种不近人情正是脱胎于他对用户体验的坚持,完美的体验必须同时注重系统性与细节。系统性不仅在于单个产品的各个环节,更在于苹果产品之间形成的整体性。当乔布斯重返苹果后推出iPod 的时候,人们怀疑甚至耻笑他,一个高科技公司转向了娱乐消费,并且是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当iPhone 面世的时候,人们已不敢小视了;当iPad 上市的时候,竞争对手的感觉绝对是狼来了。乔布斯简直像撒豆成兵的神汉,真正威力无穷的是他对系统性的认识。完美的系统不仅在于事先的预想和设计,也在于过程中的控制和对已有事物的构造,乔布斯非常清楚由点及线的意义。


      乔布斯是个高明的系统设计师,这可能得益于他是个极简主义者,系统的复杂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局部的简化可能是保证系统整体性的一种有益手段。当然,极简也是一种审美态度,不断做减法到最简单的层面,精简而不是单纯地使之简单,人们评价苹果的产品是个封闭的系统,不开放。这是因为乔布斯从系统的角度思考设计,并且坚持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掌控。他认为,如果开放系统,就会有人为的改变,不可控的改变将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从Macintosh 开始,苹果就只推出完成的产品,技术发烧友会抱怨产品的封闭特性,而普通用户则省去了很多麻烦,并能得到更好的质量保障。


      他的极简主义思想使他讨厌官僚主义,因此他的公司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公司。官僚主义在于:许多人只有说“不”的权利,而没有说“是”的权利,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经过妥协。乔布斯的哲学则是:最重要的决定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而不是你决定去做的事。他的天赋在于,一方面做减法,一方面又能将新的发现理解之后融合到设计方法之中,一切都围绕设计。乔布斯本人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系统,背后起作用的是他的判断力。


      系统的完美取决于细节的完美,两者紧密相关。苹果公司的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乔布斯对细节关注的故事,他最早提出产品说明书的品质应该能让人愿意把它放到书架上。另一个典型例子是MacBook笔记本的睡眠指示灯,这是常用配置,但只有MacBook 睡眠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与成年人正常呼吸频率一致——每分钟12 次。


乔布斯NEXT


      当乔布斯离去的时候,许多人表达了他们的担忧,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会怎样?没有乔布斯的世界还有趣吗?其实,乔布斯以他一生的故事诠释的并不是个人的神奇,而是他构造的这个系统。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不是汽车或飞机,而是组织。乔布斯用苹果公司为企业下了新的定义:企业是这样一个组织,发明了一个想法,然后发展它,使之对使用它和投入它的人产生利益。利润是企业运营的一个结果而非目标。成功的企业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人之间的互动,最重要的是“同情心”,不是怜悯,而是感同身受,这正是用户体验最核心的要求。


      乔布斯的伟大不在于他是一盏灯,灯灭了周围一片黑暗;而在于他是一个火种,他的智慧唤醒了更多人的能量。巨人安息,路还在脚下,或许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