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辛华泉:论构成(节选)

  • Update:2009-11-30
  • 辛华泉
  • 来源: 1983年丛刊第6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设计教育新潮涌动,作为中外设计教学经验和专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新的构成教学成为这一新潮的显著特征之一。辛华泉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现代构成的学者之一,为我国构成教学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翻译大量日文最新资料的基础上,他悉心探究,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摸索出一条自己的构成理论研究路径。本文发表于1983年,但实际上早在发表之前就已经通过讲义的形式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传播,而广州美术学院的构成教学开展虽早,却是通过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为中介而来,与辛先生所论有所不同。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全新的形态、过去未曾有过的形态,尽管人类的创作冲动有两种——模仿的冲动和抽象的冲动,但科学地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惟有形态构成学。

 

构成的含义
以形态或材料等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精神力学原理进行组合就称为构成。这是一种既包括机械性作业又包含思维运筹的直观操作,所以它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有人指责“构成专搞抽象”。这种指责是极其片面的。诚然,当年的构成主义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性和民族传统,凭借长方形、圆形和直线形等构成抽象的造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构成早已超越了二三十年代靠直观感觉的技术时代,而大大地扩展为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体。它已经在设计的领域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1973年日本原东京教育大学一迁到筑波,就把原构成专业扩建成以构成研究为主体的构成学系。这不仅是对构成在设计教育中的地位的肯定,而且从学术本身的发展来看,也确应如此。因为在人类所有创作活动中,取决于绝对不变的物理法则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实,指责“构成专搞抽象”的实质并不在于反对抽象形态,而是把今天的构成与现代绘画中的流派混同起来,以便加以反对。实际上,我们所探讨的构成与现代绘画的流派有着本质的差别,我们所搞的构成,目的是创造实用的、经济的、美观的产品而不是欣赏性的纯艺术。

我们现代的构成学,最终是以工业设计为目的,它所创造的形态,或根据自然和生活的现实,但注入主观的联想与感情,而这种情表现是以社会共通性为基础并非作者个人所独有,这样才能保证其销售,所以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或者将对象分解然后重新组合,虽然也追求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形态,但是这种组合要受工艺和材料的制约,这样才能保证其物质功能的兑现,所以它又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再者,由于它的实用性,这种组合便有着一定尺度和比例的限制,但它又不是工程计算性的而是直观判断性的,这样才能保证其精神功能的完成,所以它又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总之,我们所研究的构成与现代绘画的流派终不能同日而语。

其次,构成已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而确立。这种方法的要点就是用分解组合的观点去观察、认识并创造新事物。因此它与形态的抽象性和具象性完全没有关系。

我这样反复强调抽象形态的意义,不仅出于认识的原因、历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设计的形态,凡是属手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其绝大部分都是抽象形态,这一现实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构成与设计
构成并非设计,仅是对设计所包括的、或是从设计中抽出那些纯粹的造型来加以研究,本来这些纯粹的造型要素,不能脱离具有用途的各种设计而独自存在,可是其研究愈进展,其分野就愈细,到最后就不能列进具有用途的
设计行列而成为有独自研究领域的一门纯学术性的学科了。

设计是创造,而构成则是创造性的基本训练。尽人皆知,作为创造性的基本训练,只有放松物质功能、社会性等等的约束,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无数出乎意料的新形态。反过来这些新形态、新现象、新形象会直接改善设计的面貌。

构成所追求的目标为:①研究构成要素及组合,发展有计划的独创力。②培养审美的、构造的、精神力学的直观判断能力。③养成各种熟练的设计表现技巧。因此,构成并不十分注意作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它只着重形态创造过程的训练。而作品做什么用,这是专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原载《装饰》1983年丛刊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