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艺术与生活高度结合的奇葩——以色列女艺术家伊拉娜·古尔的私人美术馆

  • Update:2012-09-27
  • 杨之琬 广东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8期

1.《晨》


2-3. 伊拉娜·古尔个人青铜作品


4-5. 伊拉娜·古尔的私人收藏品


6-10. 伊拉娜·古尔私人美术馆的室内装饰

        作为以色列国宝级的女艺术家,伊拉娜·古尔(Irana Goor)在世界各地重要的美术馆都展出过她独特的雕塑作品,她的雕塑作品除了被安置在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之外,同时陈列在以色列各个城市包括特拉维夫、海法等地的室内外。与环境的高度融合又不失自我的艺术独立精神是伊拉娜作品最为独特的一点,她将对艺术的热情同时注入生活,几乎把身边所涉及的日常物件都当作艺术创作的对象。1988 年,著名的罗斯科设计奖(Roscoe Award)将最佳住宅设计颁发给伊拉娜,以嘉奖她将艺术与生活高度结合的成果及其独立、不妥协的力量与情感。纵观这位女艺术家迄今为止的作品,从大型雕塑到小件金属制品,件件凝聚着强烈的综合意味,然而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她创建的一座私人美术馆——伊拉娜·古尔美术馆。
        在以色列雅法城,伊拉娜拥有的这座美术馆不仅仅是以陈列个人收藏品的形式对外公开,与其他艺术品展示的场所不同,这座美术馆同时是她的家,是结合居住、收藏、创作、陈列、参观功能为一体的美术馆。她生活在此,在这里进行她的艺术生命思考、探索与创造,同时将自己收藏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展示于此,免费供公众参观,使得公众与艺术品的距离得到缩短。她于1995 年开始对公众开放的这座建筑物已有长达250 年的历史,接待过二十万访客。这座石头建筑物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它位于风景旖旎的地中海东岸。通过美术馆的每个别致的窗口都可见大海的壮丽景致,拥有昔日的辉煌,最初它是用以欢迎抵达雅法海港的犹太教朝圣者,朝圣者们在此中途停歇而后继续向圣城耶路撒冷前进。伊拉娜试图将这座建筑所处在的4000年海滨城市的历史与现代艺术活力合并,令新旧交融,这是她认真思考了截然不同的艺术作品与生活和环境的关系之后的结果。美术馆分为4 层,主心房陈列大件当代艺术品,艺术家为了使藏品更完美地融入这座石头建筑,经原作者同意对其进行再创作:切割、合成,最终成为美术馆的一部分;家居陈列厅展出她自己别致的铁质椅子作品和其他从世界各地搜罗而来的家居设计。此外还有图书馆、骑士大厅、非洲艺术品展厅等,每个区域所置放的艺术品种类各不相同,宗教与无神论、俗世与精神的艺术品,从希腊的冥界长桌到中国的陶瓷,从古代艺术到现当代作品,这些艺术品在有限的空间内显示其自身的精神,不仅没有格格不入,反而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微妙的艺术呼应,是一种艺术“混合物”。伊拉娜的个人作品同时贯穿其中,如在美术馆的高层露天阳台展出的青铜雕塑,或一个洗手间的微型雕塑门把,抑或一只立在植物上的铜鸟,甚至厨房的铜锅也别具一格地排列并悬挂着,这座独特的美术馆因其私宅形式,使形式和功能得以通过艺术的语言紧密融合,令互相之间几乎不可能产生反应的项目成为艺术的特殊片段,塑造出一个温暖又极具个性的艺术整体。伊拉娜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令自己的艺术再超越,也不是要使其艺术服务于观者,她更倾向于挖掘自己生命中的哪些部分能产生新的想法,而创建该美术馆的理念正是她长期的艺术实践所积累而成的。
        伊拉娜出生、成长于以色列提比利亚(Tiberias)一个艺术世家,然而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院校教育,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而她自学的途径则是通过触摸各种不同材料的质感,比如金属、木材、玻璃、皮革等,这些构成了伊拉娜艺术创作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她在20 岁的时候前往美国开始自己的艺术创作生涯,1972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办自己的第一个雕塑作品展览名为“伊拉娜的人们”并成名。通过艺术来谋生对艺术家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极为矛盾的创作过程,许多艺术家会因此选择将艺术、生活这两方面分离,然伊拉娜的艺术自始至终都包含在她的生活环境中,又令其超乎平凡,其中一件她的早期作品实际上是一份礼物:她为丈夫设计并制作了独一无二的皮带扣,有趣的是,伊拉娜的皮带扣似乎成为她最广为人知的艺术品,这也体现出她结合艺术与生活的手段之妙,她设计并亲手制作每一件家具、饰品,包括桌椅、照明、扶手、项链、手镯等,这些设计让观者和使用者同时感受到艺术品自身独特、绝妙的气质。在美国,有相当多的城市家居安置着她的这些铜质艺术品,亦是生活用品。这种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设计很容易被联想到类似于IKEA(宜家家居公司)的平民式家居设计,作为一名艺术家是否愿意接受这种联想,伊拉娜表示:“我自己也喜欢并收藏宜家的一些灯罩设计,没有什么是高高在上的,能看到别人穿戴我的艺术品是一种幸福”。伊拉娜擅于铜雕,她的雕塑作品所拥有的力量并非依靠作品的大小,而是她秉持的“触感创作”理念所传达的,艺术品无论大小都能看出创作主体本身对其注入的激情和力度,在她的美术馆内,每个角落都随意又讲究地放置着她的铜雕艺术,大体可分为两个主题:生活用品和纯粹的雕塑作品,这两者并不矛盾,艺术家探寻到一种让两者能够互相转化的可能,它们需要一个空间,于是有了伊拉娜美术馆为之提供艺术理解的场所。她的铜雕代表作《晨(morning)》(1979 年)原作伫立在巴勒斯坦的西北部港市纳哈里亚(Nahariya),创作对象是一名遭受恐怖袭击失去家人的妇女,这件作品被视为中东妇女的某种精神觉醒的代表,巨大的整块铜像以简明的轮廓概括了跪地的妇女膝盖,她的双手搁在颈背之后,哀悼自己逝去的家人,这尊雕塑所蕴含的悲痛具有凝重的分量,又雕刻出一种从克服悲痛并觉醒的信念。伊拉娜通常强调的“触感艺术”在这件作品中较不明显,没有过多的凹痕和创作的轨迹在雕塑表面上,她采用了几何形体与对称形式,使之带有强烈的符号内涵。如果说安置在纳哈里亚寓意着在开放式的场所进行新时代思想连接的一种仪式,那么艺术家同时将这件作品复制并放在具有生活模式的美术馆中则表明,《晨》不仅是一件沉重的思想性作品,它也可以是艺术与生活的一部分,一件铜雕或许没有确切的实用功能,却具有美的影响力。
        因此,单纯从实用的角度来认识这位以色列女艺术家,那必将对其艺术力量产生极大的误读。伊拉娜的艺术作品是非凡的,她在希腊长桌上创造出堆满的青铜动物,小到一只昆虫都布满她的指印,每一个物象的转折渗透着强大的能量。有评论言其艺术品所用的金属、青铜材料,在伊拉娜充满力量的双手下都必须投降并放弃它们的基本精神,而伊拉娜认为:“倘若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她)就应该、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不是去消灭物质的基本精神,而是令其轮流进入生活的呼吸节奏中,在坚硬的金属之光中找到生命的迹象”。她的青铜雕塑与她整座私人美术馆共享一个特征:它们都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几乎迫使每一个观者被诱发出强烈的情绪反映,同时,它们又是艺术与生活高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家精心设计与经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