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格律设计——针对格式系统规律预先设计的方法论

  • Update:2012-10-16
  • 陈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9期
内容摘要
本文对“格律设计”方法论的提出与研究,源于其对中国古代诗词格律的分析研究,发现在我们过去比较关注的情感宣泄与辞藻推敲等创作环节之外,控制诗词结构的格律其实也是可以被设计的对象。进而通过对中国古代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提出当代设计的评判维度不能仅仅关注视觉审美本身,针对支撑设计形式的基础框架以及预先设计的格式规律,即“格律设计”的研究同样不应被忽视,它是针对目标对象的系统、格式、规律、结构框架、规则的预先设计,是“设计前的设计”。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国“甲、金、篆”古文字的数字化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760006

        “格律”一词原指创作韵文所依据的格式与韵律,各种韵文都有特定的格律。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因其格律严整,故亦称为格律诗,包括声韵、对仗、结构以至字数等的预先设计。我们在欣赏创作韵文诗歌时,往往会按照既定的格律结构从内容与形式推敲词句,很少有人问及这种格律结构的缘起,为什么绝句被设计成四言或七言,词如何确立长短不一的字数……谁设计了这些格律、后人设计过新的格律吗?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了解到“格律”是一种语言中的结构骨架,是以段落规划发音的节奏,以使其区别于口语、白话,成为艺术的语言。虽然这种发音节奏表现在中国诗的“顿”与外国诗的“音步”上有所差异,但其原理是相同的,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以听觉识别为基础的感性文字之上。格律的设计基于发音、呼吸的节律与节奏,是一种理性的设计,各种变化多端的文字组合都依附、借助于这个秩序骨架。(图1)笔者研究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体系与方法论之初,一直试图找到一条与样式、工艺等具体、单纯的形式创造相平行的思维模式的线索,2002 年笔者从“格律”概念外延的扩大、分析入手,正式提出“格律设计”的概念,探索这种隐于表层形式之后的结构框架设计思维与方法论。

图1


        “格律设计”观的提出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1. 梳理中国传统艺术设计外在形式中蕴含的设计思维模式与方法论体系,改变一直以来在设计教学中对于这一部分的缺失。2. 有益于完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理论框架。使世界在欣赏东方优美神秘形式的同时,了解这些形式背后的设计哲学与方法论体系。3. 在当代激烈的视觉设计比拼中,对于系统格律的设计方法论成为与单纯视觉效果设计并行的新的设计模式。
一、诗词的格律是否可以被设计
        本文开篇已经提到诗词之美最先被设计的应该是格律,比如一首词的词牌,就是一个供不同词人填写不同意境词句的平台,一个我们甚至不曾想过要去改变的既定的格式。看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诗歌的初始点不是辞藻、意境或者书法,而是发音方式的设计,同理,我们设计形式之外的初始点可能不是美术,而是承载形式的格律的设计。
二、《急就篇》——汉字快速书写的规范化设计系统
        东汉的《急就篇》是教学童识字的字书,“急就”是很快可以学成的意思。草书之于当代生活主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它本来的规范化快速书写的实用性本质并没有被电脑时代的设计师所关注,原因也在于没有对设计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建国以来的简化字努力其实是汉字学习、书写便利性设计的一种尝试,而草书的规范性快速书写笔画被部分引入简化汉字,但作为方块字形式出现,而日语平假名的设计很多源于《急就篇》中对草书的规范化书写借鉴。(图2)在使用现代平面设计软件时也有同样问题,比如源于拉丁字排版的Indesign 软件,就无法设定一个草书式的三角形契合结构,而这种软件格律的设定很少有人质疑。三角形的结构能否设计出应用软件排版的设计方式呢?是否可以把三角形的结构应用到字体的排版中?我们不能只关心草书的形态美,还应该研究草书的格式与规律。最近在学习韩美林老师的作品《天书》时,看到他打破了书法传统的经营位置的纸张格局,采用一种四面“出血”的全新方式。设计创新可能来源于针对最初限定格式的研究与质疑,格律设计可以被理解成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

图2


三、中国的音律系统——五音系统与古怪的汉字音符
        中国古代的音乐不仅在形式上和西方不同,在整个的系统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格律。中国古人抚琴时有一套特殊的仪式与流程,只有一块木板没有共鸣箱的丝弦琴。另外,对于曲谱的标注方式东西方也体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按照自己特有的思维设计了乐谱标注符号,即一种特殊的琴谱文字,是将好几个术语的汉字的代表性笔画组成一个貌似方块汉字的合体字,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汉语缩写方式。更为重要的不同点是,西方的音乐是七音音阶,而古琴是五音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可想而知,音符、乐谱、文化基础这么不同,由此产生的音乐必定不同。(图3)

图3


四、五行与五行色——东方一个严密的体系
        五行是一个元素间相生相克的严密体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五行严密地把我们认识的一切都给串联起来加以解释。色彩系统也如此,红黄蓝白黑分别代表了火土木金水五种元素。五行色与方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黄龙就是这些方位色彩的象征符号。天安门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五色土”就是五色系统应用设计的范例,来自中国五方的五色土壤筑成祭坛,而四周的围墙被设计成四种方位色彩的琉璃瓦。在参与北京奥运会的色彩系统的设计方案中,曾经尝试以五行色作为色彩系统的主色,相生作为近似色和调和色,加白和浊色得到调和色,最后根据《易经》中每个色彩的生数得到色彩面积的比例,这是一次应用东方色彩格律的设计尝试。(图4、5)

图4:“四灵图”(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色彩体系已见于名称中,宋以前的四灵方位图与今天看到的正相反,当时的地图是以南为上的。

图5:尝试将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体现在中国五色系统中,通过五色系统加白、加浊的调和处理得到系统色标五行色与其生数比例的图示。


五、营造法式、九宫格——千年不变的建筑设计格律
        编于熙宁年间的《营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教科书,其中介绍了运用九宫格原理进行土木营造的方法。九宫格是一种结构母图,其基础结构非常简单,关键在于“节点”和“纵横”这两个概念。中国古代的房子屋顶庞大而沉重,却从不依赖墙体的支撑,只靠柱子和斗拱结构分解巨大的压强,而这些支点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网格布局,九宫格应运而生。这个系统的规划严密有效,一方面建立了强大的方法论,指导实践非常方便实用,任何设计师只要把营造法式拿到手就可以设计中式房屋;另一方面,无论巨细都被加以规范设计,包括建筑的彩绘形式,台阶的高度,门口狮子的类型,瓦片的色彩,严格的格律无处不在。它的优秀与完备间接围棋的棋盘格局与“九宫格”原理相通蒙德里安的绘画与草图《营造法式》中的网格节点规划地抑制了其后年代新建筑形式与风格的诞生,设计师们会下意识地按照这种既定的格律进行有限度的创新。
六、围棋的格律智慧——游戏规则的挑战
        古代战争以及供娱乐的对弈棋局也都是基于格律的编排与组构,可以说士兵的位置与棋子的摆放无一不是依据真实或暗藏的纵横骨骼所摆放。围棋的棋盘设计也是九宫格的一种衍生形式,黑与白、垂直与平行、方与圆,九个平均排列的端点,都有各自特定的名称。每个子都只占据一个相等的基础单位,只要占据了节点,就会对周围区域形成控制的主动态势,通过计算占据节点的数量来定胜负。围棋的格律设计与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跳棋等其他棋类完全不同,没有划分敌我的界限,围棋设计的独特首先是格律的不同,至于其他审美设计问题就显得非常从属了。(图6-8)九宫格使我们联系到蒙德里安,他受到东方哲学与哲学家逊马克理论的影响,完全转向了纵横结构直线的抽象绘画,用单纯的纵横两种结构与红、黄、蓝三原色构筑世界,在他的作品草图中可以看到规则的米字网格。新的流派的首倡者一定建立一个新的格律。(图9、10)

图6:围棋的棋盘格局与“九宫格”原理相通


图7:《营造法式》中的网格节点规划

图8


图9:蒙德里安的绘画与草图

图10


七、永字八法——超级复杂系统的简化对应
        新华字典里有五千个汉字,文字的学习是非常艰难的,但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易于学习汉字的办法——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并以此解释所有的汉字。在应用永字八法设计理念的设计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发明是五笔输入法。上世纪70 年代个人电脑发明以后,基于英文26 个字母的文字数据化录入被设计出来,而汉字却有三万字,但汉字里都具备五笔,学者们便将八笔的简化——横、竖、撇、折、点设计成输入的基础笔画,成就了五笔输入法,建立了一个用简单的语言规划复杂的体系应用的办法。(图11)

图11


八、唐图——母图重组的时髦格律
1. 中国文化代表性符号
        唐图就是现在说的七巧板,英文是Tangram,意为中国人发明的图案。今年七巧板元素被很多设计师所关注,但大部分都只关心七巧板表面形态的设计,忽略七巧板原始设计思维。七巧板由古代“燕几图”演变而来,“几”就是桌子,是由工业设计方法论指导的三种桌子组合而成,三种桌子单位比例分别是4×1两个,3×1 两个,2×1 两个,这几种桌子组合起来可以组构设计成不同造型的桌子。到明清的时候,演变成“蝶几”,可以拼成一些象形的小图案,再后来这个方法论慢慢演变成一种游戏,类似于七巧板。如今全世界通行的七巧板的形态又在“蝶几”上加切两刀,形成七巧板。一个学生质疑过七巧板的缺点,任何一个图案理应有点线面,圆方角,大中小,但是这个七巧板的图案中既没有圆,也没有矩形和小的图形,只有数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他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中凿了一个圆孔,并加切了道弧形,经如此设计后的七巧板能够拼凑出更加流线型的图案,例如一个造型优美的狐狸。但经过这样改变后七巧板失去了其最大的优点——通用性,弧线如何拼凑充满理性线条的大楼呢?所以要想设计出可能性大的图案,母图的设计就应该简单,而不是不经推敲的任意图案。一个学生同样运用七巧板元素做设计,他设计一个立体化储物盒。用七巧板原理设计的书架经过拆解,可以拼成各种我们想要呈现的图案,设计应用的是母图重新切割重组得到不同结果的方法论。在对七巧板的母图分解应用设计中,福田繁雄先生设计的广岛国铁的壁画是比较优秀的再设计作品。广岛曾经被投放过原子弹,原子弹炸过造成了污染和伤害,福田繁雄希望通过七巧板原理由一颗心的碎片重组和平鸽,传达对和平的期盼与呼唤。作品中母图是处在整个壁画的核心位置的一颗金色的七巧板式的爱心,周围的黑色和平鸽都是用七巧板切割成的碎块组合而成。(图12-17)

图12:宋朝的“ 燕几” 是一种模块重组的设计方法论,“几”字指出这是关于桌子的设计,基准模块包括两张4X1 的长桌, 两张3X1 的中桌和三张2X1 的短桌。通过这三种七张不同比例的桌子可能性地相互配比,可以组合成广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可见,七巧板原理最初就是一种真正的实用设计。


图13:用“蝶几”拼的图形比“燕几”图形要复杂丰富得多,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


图14:在“蝶几”上切两刀即形成今天的七巧板,西方称为“唐图”,具有强大的通用性, 据说可以拼出1600 种以上的象形图形。


图15:壁画的核心——金色的心形的七巧板母图;日本设计大师福田繁雄设计的JR 车站壁画中应用的七巧板原理。


图16:意大利设计师Daniele Lago 设计的名为《唐图(tangram)》的后现代书架,给人的感觉既大胆又富于创新,但实际上它的灵感同样来源于古老中国的七巧板原理。


图17


九、卦象与太极——推演的设计思维
        古代的中国人用极其简单的一组符号系统非常完美地解读了动态发展的世界,找到了概括动态复杂事物规律的关键点与核心问题,伏羲与周文王就是面对这样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系统的设计者,而这个系统的核心就是阴阳,一种朴素物理学,将森罗万象的世间万物用正与负以及相互的转换加以解释。处于核心地位的符号图形形式非常简单,即一条直线与一条两分的断线,分别象征正与负。在这两个核心符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数理的组合编排方式,最基本的八个组合即为八个卦象,进而实现更多达64 组关系,这样就可以对应事物发展的概率与可能性了。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推演方法论,是一个由点到面的系统关系,如果对应CIS 理论,直线与断线就是核心标志,组合配比的八个卦象就是二级标志,这是核心与衍生的关系。中国文化是一条连贯的线索,这组优秀的符号设计系统一直在慢慢地发展与演化,也不断得到世人的关注与研究,有研究称中国的太极符号系统通过德国传教士带到欧洲,正是这种太极的数理系统引发了二进制的发明。太极的正与负对应了0 与1,0是坤、1 是乾,而电极也只有通与断两种可能,就是这种通与断的秩序编程支持了计算机复杂的运算。这种伟大的设计思维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至少可以对我们设计思维的开拓起到启发作用。宋朝人开始试图用图形诠释太极与八卦,银河、鹦鹉螺、松塔、发旋、气旋、水涡甚至黄河走向等,古人发现螺旋形这个伟大的符号,太极图案的设计依据了阴阳对立、转化的世界观、物质观,可以概括古人所认识的一切宇宙观,这些概念文字都依附在这个自然的格律之中,表现出既相似又有差异的面貌。(图18-24)

图18:卦的世界竟用一直线代表阳、一断线代表阴


图19:由两种符号组合成的更多的卦象与电脑函数都运用了二进位的计算方式。


图20:从地图上看,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的走势正是一个巨大的太极螺旋形,这种看似巧合的结构其实验证了地球离心力的科学原理。


图21:鹦鹉螺银河系的螺旋结构从微观与宏观展现了螺旋曲线,而这种曲线正是太极图的结构。


图22:古本木刻《道德经》中的太极图


图23:太极的神秘螺旋线与“ ”字暗藏着某种图形联系


图24:应用于手炉上的“ ”图案


十、服饰设计中的系统化格律
        中国是一个注重系统规划的国度,自商周以来就建立了严密的系统符号,并使之应用于政治生活的各个细节之中,冕服之制始于殷商,冕服上的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十二章纹是一个图案管理系统,帝王皇室宦官诸侯都可以使用,但是应用的数量不同,只有皇帝有权使用全部的十二个图案。这种设计思维影响了明清官服的识别设计格律,明清两朝官员的等级通过补子的图案规范等级关系,文官饰以飞禽图案、武将饰以走兽,补子中心的禽与兽根据官职大小划分为九个等级。在军事领域符号、色彩的系统设计更是普遍存在,《孙膑兵法》中有“令以采章”的语句,讲的是军阵中的士兵以不同的彩色标志符号对应将官的指令,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军队服装对于色彩的运用就非常系统,以致战斗力因此大大提高。这种系统化的识别系统可以被看作是现代视觉识别系统的最初格律之一。(图25-26)

图25:满洲八旗的盔甲图形与色彩,最初为上面的四种色彩的四旗,随着人马的壮大,又增加下面四旗,用镶边图形加以区分。


图26:明清两朝官员的补子,文官饰飞禽、武将饰走兽,补子根据品级被设计为九个等级。


十一、“网格主义”与格律设计
        编排设计中的网格设计方法很明显是现代主义的产物,是一种标准化的排版设计方式,它与九宫格的运用有相近之处,比九宫格更具灵活性,因为网格本身就是可以设计的对象。网格设计可以通过节奏、构成方式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性格的版面效果,同时潜藏在不同风格背后的秩序感又给人一种调理、整合的感觉。针对内容,在网格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都存在于潜在的、理性的根基之中。为了得到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网格还可以被设计成各种不同形式,比如增加密集分栏的网格,跨栏的随意性就更大。但是,当网格被规范成固化的软件,就会使得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在其设定好的格律下思考,人们不敢设想还可以将网格设计成倾斜的形式,相契合甚至动态变化的网格。
        特殊的网格设计在一本介绍藏传佛造像设计原理的书籍《佛说造像度量经》中,介绍了藏传佛教造像通过网格比例的方式进行设计规划与规范系统,这种网格以“指”为参数,在没有先进信息传递工具的时代,这种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传播造像的设计细节,这种设计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手绘时代保证图稿准确缩放的主要手段就是“放大格”,电脑时代虽然可以任意同比例缩放,但其原理还是以各点与函数坐标作为搭建图形的标准依据。《佛说造像度量经》的图稿复制与放大格还有些不同,他的格子是一种形式风格与理性规范相结合的产物。这个原理是藏在佛像造型背后独特的设计思维。我们曾经都学习过人像写生的基本口诀:三亭、五眼、坐五、盘三、行七,这就是中国人的基本比例关系,与西方人的比例关系不尽相同,比如行七指的是站着的人有七个头长,而古希腊雕塑的比例就至少是七个半或八个头长。西方的写实主义曾经热衷网格研究,从字体到建筑乃至人体比例都有网格设计的应用。网格设计的思维优势在于它是字体、图形、色彩、创意编排之前的格律设计,网格设计的好坏已经预先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水准。(图27-30)

图27


图28:《佛说造像度量经》中网格规划与达·芬奇的手稿《维特鲁威人》


图29


图30:规则网格变化


十二、等级与递进的格律
        我们可以比较几种纸币的设计格律,各个国家的纸币一定出自各自的优秀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但不同的系统规划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中国当代纸币的设计基本上采用以伟人画像为表现中心的格律,这一点和美金属于一个方法,区别是不同面值的纸币采用同一个伟人形象。而欧元表现的内容以艺术家等文化名人、自然的花卉和风景为主。香港著名设计师石汉瑞所设计的香港渣打银行纸币,应用了非常中国的等级递进的设计格律,10 元的图案是水里的鱼,20 元图案是水陆两栖的龟,50 元图案是陆地之王狮子,100 元是具有神性的麒麟,500 元是天上的百鸟之王凤凰,而1000 元图案则是至高无上的龙,六种瑞兽从水到陆地再到天空,层级分明,是一套将中国等级递进格局非常合适地应用到商业设计中的代表案例。(图31)

图31:石汉瑞设计的香港渣打银行纸币设计格律分析


十三、不同的格律诞生不同的设计
        北京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应用了五行的设计格律,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色彩、吉祥文化理念等应用到五个设计中,为了更具国际化与符合时代审美,这种应用也是创造性的应用,不是丝毫不差的套用而是采用其设计的格律。另一个独特的设计方法就是每一个“福娃”都是由一个小娃娃扮演的,他们通过头饰与色彩区分角色,用一个谐音的语句的分解作为每个角色的名字,这套吉祥物的设计由于应用的完全不同的格律方法论而与其他的设计截然不同,其创新点不仅仅落在单纯的视觉审美上。“福娃”的设计方法影响广泛,许多其后推出的大型活动的吉祥物设计都采用了这个设计格律。比如温哥华冬奥会吉祥物角色头饰的设计;新加坡青奥会吉祥物将头饰设计成火焰与水浪的形式;广州亚运会与台湾花博会吉祥物不约而同采用了五个不同色彩的设计格律,亚运会更是采用一大四小、谐音语句分解取名等方法。作为专业设计师,在观看表面设计效果的同时要看到背后支撑的设计方法论与格律,日本爱知世博会吉祥物与伦敦奥运会吉祥物由于采用与上述案例相异的设计格律,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图32-37)

图32


图33:温哥华冬奥会吉祥物


图34:新加坡青年奥运会吉祥物


图35


图36:宫崎骏设计的爱知世博会吉祥物“森林爷爷、森林小子”


图37:伦敦奥运会吉祥物


十四、格律与研究型的设计
        对于格律、系统、规则这样的方法论设计,不能完全凭借经验与已有的知识,通常都要通过对主题与相关知识的解读分析再提取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法论,这是“研究型设计”的关键方法之一。比如欧文组版,中国设计师很少了解真正的英文字体与编排的规则与方法,这种凭感觉设计的版式在外国人看来总觉得别扭,所以要真正做好英文编排必须先研究欧文组版的传统与规则,其实对于中文的排版同样存在这样的预先研究,这种研究是随每一次设计实践而进行的,不是在集中学习之后再去应用。
        格律设计主要是方法论的提取以及对于设计结构的突破,所以创作使用“设计模型”非常必要,在为北京奥组委制定特许产品开发的案例中,曾经专门设计开发了三轴坐标的设计管理工具。三轴分别为主题、视觉元素、市场对应,把三个轴上的不同点连接起来就是一件特许产品的设计定位。为故宫博物院设计包装系统的项目中,也应用了这样的设计方法。并没有马上展开针对包装样式色彩的设计,而是针对故宫大量的产品信息的调研,整合出故宫所有包装的类型、档次与管理方式,以及它的文化符号,比如宫廷特有的“和玺彩绘”,这套设计项目最终得到院方的一致认可,它的成功首先是格律结构的研究型设计。(图38-40)

图38


图39


图40


结语
        关注形式表面背后所依附的格律,可能是设计突破的有效路径。关注那些长期被忽视的中国设计思维模式与方法论,使之介入当代的社会生活,就会发现传统和现代的设计之间的距离并没有那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