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3年度《装饰》杂志编委会全体会议

  • Update:2013-10-15
  • 张明
内容摘要
8月23 日至24 日,《装饰》杂志编委会2013年度全体会议在北京宽沟举行。
本刊编委中,方晓风、杭间、柳冠中、鲁晓波、马赛、尚刚、宋建明、王明旨、赵健、赵萌、张夫也和张敢等编委(以姓氏拼音为序)参加了本次会议,《装饰》杂志副主编陈岸瑛和编辑部其他成员也都到场出席。
 
会议首先执行编委会换届流程,由美术学院副院长张敢宣读《装饰》编委会章程及新一届编委名单,随后进行编委会聘任仪式,由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向到场的各位编委颁发聘书。
 
第二项议程进行2012-13年的工作总结以及2014年工作计划汇报。首先由副主编陈岸瑛汇报《装饰》2012年和截止到8月的2013年工作情况,包括20期杂志的编撰,“设计批评”、“创新的路径”、“老年设计”、“伦理的转向”、“仿生设计”、“汉字字体设计”等20个专题的策划。在这两年中,《装饰》进一步采用了信息图表等形式,栏目更加灵活多样。专栏“第一线”、“纸上展览”亦反响良好,得到编委们的首肯。此外,《装饰》杂志社举办了“快与慢——慢生活与慢设计研讨会”与“2012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以及“设计·明星制研讨会”、“汉字字体设计研讨会”等配合特别策划的学术研讨会,均在设计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这两年中,《装饰》获得的荣誉有:名列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期刊”推荐榜首;“特别策划”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以及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艺术类核心期刊。此外,在《201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最新统计数据中,《装饰》杂志的影响因子继续保持在美术与设计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的位置。随后,主编方晓风介绍了2013年其余各期及2014年的工作计划与装饰多媒体平台的发展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拟定的特别策划选题以及之前“第一线”栏目的几个备选方案,有“院长论坛”、“院校博物馆”等。此外,装饰多媒体平台的建设亦十分活跃,除官方网站之外,同时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微信官方平台、视觉中国主页等多渠道的发布平台,扩大了杂志的社会影响。
 
在会议讨论环节中,各位编委从几方面对《装饰》杂志的定位与发展以及一些主要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装饰》杂志的平台
柳冠中老师认为《装饰》最初提出的“衣食住行”这个口号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永恒的,是《装饰》杂志的灵魂。“衣食住行”不是名词,不是具体的物,而是需求,需求是永恒的,这一点应融合在杂志的指导思想中,融合在未来的探索中,体现在选题里。不停地对此进行思考,有利于杂志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的设计与几年前的设计已经大为不同。目前社会转型、企业转型、经济也在转型,设计如何转型?设计师、设计公司如何转型?企业作为设计的主战场,现状如何?这些都应在我们这个权威的设计杂志上有所体现。杭间教授谈到,从自身的状况来看,装饰杂志目前是一种学术的、学院的风格与定位。这种传统的形成在目前这个资讯快速的年代是非常难得的。《装饰》杂志对设计现象的观察、关注、批评,对设计深层次问题的解读,对设计史、对中外设计、对传统与现代的关心,对于设计方方面面的考虑,纵观07年以来的特别策划,脉络清晰,选题都具有延续性,非常难得。从纸媒的角度上来看,已经达到了目前能够达到的最好程度。从宏观上来看,设计太复杂,变化太快,话题太丰富,设计学科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了办一本设计杂志的复杂性。目前设计观念处于一个巨变的阶段,《装饰》杂志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应如何应对和变革?在数字化的杂志方面应有所作为,再不做来不及了。但这凭装饰一己之力是没法完成的,建议学院在数字媒体建设上多支持,予以投入,将其作为学院迎接大数据时代、交互媒体未来的一条新路,可以借用装饰网站当前的平台进行继续探索。赵健教授认为院校联盟的实施有着能够整合学科资源等众多优点,《装饰》杂志的平台能够跨越行政层面,更好促进联盟的发展。赵健教授肯定了《装饰》杂志所一直关心的设计教育、设计趋势、设计历史和设计问题,提出接下来设计制造的重要性,技术上的每次变革都是设计变化的驱动。张夫也教授认为杂志办得很稳当并非就是一个好现象,应有争议,有观点。杂志应对很多问题展开讨论,有一个好的导向。
二、数字化
编委们首先对《装饰》杂志从纸媒平台向多媒体平台的发展方向表示了肯定。鲁晓波教授认为,既然纸刊的容量有限,装饰的官方网站可以配合发表一些会议论文。建议网站需要增加投入或与企业合作,还可以考虑在线公开课的形式,建立起杂志社之外的商业模式。张敢教授赞同不应因为学术回避商业,商业能给学术带来更多的资源。应借助学院资源,在学术刊物发展困难的当下及早抓住更好的时机。赵萌教授提到《装饰》杂志原来与史论系联系紧密,将来肯定是要与信息系联系紧密,还要与外面的设计界建立联系。王明旨教授也认为在线教育是如今设计教育的大趋势,建设新的网络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机遇,网络平台可以添加视频等新媒体内容。杭间教授建议院校联盟认同《装饰》的在线杂志,认定网络论文的有效性,推动在线投稿,同时建议学院在数字媒体建设上予以投入。赵健老师肯定了社会上很多做公开课的网络传媒,认为设计类的公开课找其中之一前来合作,达到更好效果。编委们也讨论了《装饰》杂志出iPad版本的可行性。柳冠中教授认为如果不抓住时机、未雨绸缪,时机就过去了。
三、学术化
宋建民教授介绍了在采访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时所收获的经验,认为清华大学的优势就在于有理工院系科技研究的支持,这一块由于数字化的趋势日益重要,应好好把握。设计教育问题引起了编委们的集中关注,张敢教授认为杂志应进行对普通大众的设计普及教育。柳冠中教授提出对学术的认识也应该有调整。不应认为在纸面上的叫做学术,不在纸面上呈现的就不叫做学术。现在设计学已经被提为一级学科,整个设计界轰轰烈烈的状态应该在我们的杂志上有所体现。另外,在《装饰》杂志的平台上所做的探索,可以激起一些浪花,引起清华美院以至各大美院在设计教育模式上的探索,引起更大的变化。杭间教授也同意说目前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与之前完全不同,媒介的发展对设计教育达到了颠覆的程度,因此设计教育也必须进行变革。赵健教授提到今天设计的走向,从我们过去对设计的标准化、批量化、通用化、互换性理解,今天的设计转换到艺术化、品牌化、奢侈化的大趋势,今天的产品向精致化、价值含量高这样的趋势转化。《装饰》杂志这几年更注重设计产生的文化现象,而目前设计所产生的经济结果我们不得不重视,关注从设计到经济回报之间,链条的几个环节。这种趋势设计教育也关心很少。赵萌教授建议在毕业设计教学方面,每年毕业设计都会集中暴露一些问题,《装饰》可以聚集专家对毕业展做出批判并总结问题,这对于之后的设计教学亦会有所裨益。马赛老师认为设计期刊如何针对社会上目前对设计的一窝蜂热潮的现状做出应有的贡献。王明旨老师表示赞同,认为目前的社会现状是很多不懂设计的人在以设计为生,这种像大跃进一样的状态形成了设计产业目前的状况,建议《装饰》每年的12期选题应传达出一种统一的理念,设计的方向应该走向何方,为所谓的设计产业引导一个正确的设计观。
四、前沿
张敢教授提出《装饰》杂志应保持学术上的独立性,虽然要与学院的事件相结合,但不能捆绑在学院的要求上。视野应更开阔,在学术性的基础上更具有前瞻性、原创性,提出一些观点来影响设计界的面貌。稿件来源可以发掘优秀博士生等新锐作者群。虽然网络对纸媒的冲击很大,但作为《装饰》这样一个媒体,应以此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杭间教授建议每年增加一些更具前瞻性的选题。柳冠中教授建议编委会成员应从学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科技等领域专家、从事实践的设计师及外国专家等也包括进来。目前杂志上设计前沿的内容尚有所不足。赵健教授建议编委会的内容也应能够呈现在杂志上,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杂志整体的编辑方针与策略,有关设计话题的讨论一直在进行,而有关设计话题的策划与编辑,以及如何呈现的讨论是目前学术界的空白,装饰杂志作为最核心的学术期刊应在此点上做出比较超前的举动。同时建议将《装饰》杂志利用清华美院这一设计公开课的提供基地,与网络传媒公司合作,打开一个突破性的窗口,打造一个设计公开课的阵地。
五、选题与策划
张夫也教授首先肯定了杂志各方面的扎实工作,认为明年选题考虑比较周密,领域很宽,内容丰富而饱满,同时建议有关设计批评和设计审美的选题不能中断,目前中国设计界所出现的众多问题都是因为这两方面的缺失,设计界的发展状况与国家的发展状况是一致的,浮躁而产生了很多尖锐的问题。一方面坚守,一方面开拓。反而装帧设计的稳定性、学术化需要加强。而非追逐时尚。提出“设计博物馆”的选题非常好,我国的博物馆质量远远不够,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因此迫切需要这种讨论。宋建民老师肯定了“工具设计”的重要性,但观念上应从传统工具转到新型工具。“交互设计”是工具的一种,“设计管理”也是工具的表现形式。在每个选题构思和表述形式上可以多考虑,以感性方式呈现,但几篇文章形成一个整体,使人读过之后自发思考。赵健老师认为“工具设计”的概念应该得到放大,从历史的眼光去看,超越类别的界定,使其意义更具有现实性。“交互设计”应处于当年三大构成基础课一样地位的基础科目。它应是“连接”而非“临界”。“设计管理”是设计背后的动态系统。“美院新校区”各个院校的情况不同,呈现角度也应不同。“大数据”,清华美院最老的传统之一便是广告。最初从平面出发,目前是从视觉出发,还是一种“广而告之”的概念,而今天的广告,已经发展到了“精准定位”的模式,目标客户,分众传媒,概念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实施的是“制播分离”,考虑的更多的是“播”而非“制”。而“精准定位”的基础就是“大数据”。而我们的广告设计教育目前还停留在“广而告之”的教育,追求视觉上的“传达”。希望杂志在就此选题将落脚点放在广告、营销的设计教育转向上。赵健教授也认为已有的选题多为成果、过程的知识性选题,应多一些具有问题意识的选题和技术性的选题。
除了以上的建议,编委还针对2014年度的选题计划,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对《装饰》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事务性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期望《装饰》利用当前的平台,继续探索,引领更多热门话题,增加媒体影响力,掀起变革。会议于24日中午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