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2010年第4期

  • Update:2010-04-13

 

特别策划:机器美学
13 建筑还是机器?——现代建筑中的机器美学
方晓风 
内容摘要:工业革命的成就造就了机器美学,从此机器成为人类对未来想象的主角。在建筑领域,从皮拉内西到柯布西耶,是机器美学逐步得以确立的阶段;二战以后从技术精美主义、阿基格拉姆集团到高技派,是机器美学得以普及和深化的过程,并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经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机器美学的内涵并不单纯,不同的人从机器中看到了不同的价值。机器在人类的世界中不是一个他者,他是我们的化身,是我们自我关照的对象。
关键词:机器美学、工业革命、现代主义建筑、未来主义、阿基格拉姆、高技派

21 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视野——从机器美学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
徐恒醇  
内容摘要:本文从现代设计运动发展的曲折经历中引出机器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在当时“机器”成为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一种隐喻。因此,由机器美学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说明美学对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产品设计、机器美学、技术美学、设计美学

26 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
陈岸瑛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未来主义和纯粹主义的历史,追溯了机器美学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中的起源。结合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有关论述,本文试图回答,是什么样的机器激起了当时的艺术家对机器的热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热情,其具体表现形式又是什么。
关键词:机器美学、现代主义艺术、未来主义、纯粹主义

31 机器美学对20世纪女装的影响
臧迎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一些著名设计师的女装设计实践,就机器美学对于20世纪女装的影响展开讨论,归纳出其影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追求简约、重视比例、强调功能和实现成衣化等。
关键词:机器美学、20世纪、女装

34 精致机器化然后生态化——超越机器美学
刘华杰
内容摘要:中国的建筑设计者和社会管理者在这个国家正自信地实践着初级工业化,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机器美学在中国很有市场。不过,这种现象不应当被解释为人们对相关艺术风格背后的西方文化已有全面的理解。中国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生态化,但此前或许要经历精致的机器化。
关键词:艺术批评、风格转换、机器美学

36  缅怀张仃

学人问津
52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154窟主尊彩塑造像的性质与定名考
沙武田
内容摘要:莫高窟中唐吐蕃期洞窟第154窟主尊彩塑造像为一身倚坐姿的菩萨装佛,较为独特和少见。本文通过对中古时期佛教造像装饰佛的考察,表明该身造像与传统意义上表现“菩提伽耶金刚座真容像”的装饰佛有较大的不同。而考虑到其倚坐的弥勒造像特征,再结合中国历史上和敦煌地区传统的弥勒佛王造像与思想,以及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则表明第154窟该身造像很有可能是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当地的“弥勒佛王”造像,表现转轮王治世与治国的佛教治国意识形态。
关键词:莫高窟第154窟主尊、装饰佛、弥勒佛王、吐蕃统治敦煌、转轮王

纸上展览
57 传播的责任——利玛窦的科技中国之旅
程   旭  赵 华
图片供稿:首都博物馆

故事
65  乔十光先生的漆与画
祝重寿

世博会与城市
66芝加哥的发现—1893年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考察
李 云
内容摘要:芝加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共举办过两届世界博览会,它们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诉求,也体现了芝加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的诉求。世博会上展现的园区规划、科技神话、娱乐活动对随后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生活不无启示,本文试图从这两次世博会入手,探悉它与城市的具体关系。
关键词:芝加哥、世博会、白城、城市美化运动 摩天轮、城市娱乐

书评
72  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研究?——读李立新教授新著《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
祝 帅

设计实践
104  多媒体作品中交互行为的设计研究
张 雯   付 琳
内容摘要: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性是其存在的意义,然而技术与媒介都是创作的手段,通过这些手段设计有意义的交互行为是关键。本文将深入分析多媒体作品交互行为的设计,探索多媒体作品的发展之路,力求为多媒体交互设计提供可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艺术、交互行为、视觉呈现、虚拟体验

106  动物结构特征对包装形态设计的启示
杨茂林
内容摘要:包装形态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借鉴生物形态中动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包装形态的研究与设计,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较强的概念性包装形态与结构、为包装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从节肢动物马陆的形态结构特征出发,进行了概念性的包装设计探索。 关键词:包装形态设计、动物结构特征、概念性包装

史论空间
108  对流线型设计的产生及其在当下流行现象的分析
康丽娟
内容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强调速度体现工业时代精神及设计商业化的美国,传达出速度感、动态美的流线型风格深受大家的追捧,并在全世界流行。时过境迁,21世纪的今天,流线型产品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本文探讨了当代的流线型产品与20世纪30-50年代的流线型风格相比的变化,以及流线型设计至今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流线型、表现形式、审美愉悦

110 论拙政园的绘画意境
张晓鸥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叙述拙政园与绘画彼此互渗与交融这一美学现象,进而说明园林只有与绘画同构、共生,才能“以画入园”、“因画成景”,进而达到美妙绝伦的艺术幻境。
关键词:拙政园、“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绘画、意境

112 从“响堂山石窟”探析中国忍冬装饰纹样的起源
聂书法   高剑军
内容摘要:长久以来关于忍冬装饰纹样的缘起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问题,响堂山石窟的忍冬纹样丰富多样,为探析忍冬纹的缘起找到佐证。忍冬纹应属于外来纹样,且受希腊叶纹的影响较多。可以说忍冬纹的产生、传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响堂山石窟的忍冬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关键词:响堂山石窟、忍冬、装饰纹样 

114 小议湖湘巫术“符”的内容构体
颜 开
内容摘要:湖湘巫术符是一种颇具地方审美文化个性和地域文化特征,并且集聚众多远古人类文化信息,凝结着人们驱邪、御鬼、治病、祈福的抽象图文符号。本文通过图腾、星相、万物通灵等民俗观念几方面的重点论述,从大文化的角度,对湖湘巫术符的内容构成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背景、图文构成方式作了别具创意的表达,揭示了湖湘符内容构体之原委。
关键词:符、巫术、湖湘、内容、构体

教学档案
75 艺术设计史论课程的“本土化与文化转译”教学策略探究 
周春花  
内容摘要:艺术设计史论课程不是单纯的史实传递活动,而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对设计史论知识的“本土化与文化转译”过程。本文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以关键的设计作品为直观媒介的“本土化与文化转译”教学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设计史论课程、本土化与文化转译、教学策略

78 碰撞之美——感悟锻铜浮雕的教与学 
梁 川 
内容摘要:锻铜浮雕是金属艺术的代表种类,其手工创作过程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协调心与手互动发展,深化对材料性能的理解和把握。本文对锻铜浮雕造型特点进行简要论述,分析其手工艺文化品质,提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传承并拓展锻铜浮雕的手工文化价值,改善学生对电脑和网络的过分依赖是教学的核心目的。
关键词:锻铜浮雕、手工艺、肌理、技术

80 设计是一种活动——设计学科中实践性环节的思考 
王 远
内容摘要:强调设计教学中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还包括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设计本身实践性的确立。从设计和设计史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设计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从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到包豪斯及其以后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阶段现代设计观念的转变,充分说明了设计的实践性质。以我国目前设计教育体系中所遗留的对艺术的依赖性,比照设计史的事实,更可以看出强调实践性环节的重要性。
关键词:设计教育、实践环节、活动

83 设计艺术学科高职“项目驱动型”课程教材结构模式探讨 
成 阳  
内容摘要:项目驱动型的课程结构模式是以项目统领课程结构,取消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界限,使课程与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就业、创业达到紧密有效的接轨;教材结构模式是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应用”为“先应用后理论”,以一个个项目作为主体,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以《项目驱动的立体设计构成》教材为例,结构设计为“模块—项目”体例,从而实现高职设计艺术学科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突破。
关键词:项目驱动、课程教材、体系结构

设计理论
86 服务经济下的产品体验设计探析
刘振生   毕 铎
内容摘要:2006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和服务经济的到来,让本土制造业第一次意识到如何在服务系统中提升产品价值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也使与服务价值密切相关的体验设计步入现代设计的重要领域。产品体验设计更加关注用户的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拓展了企业产品的盈利空间,因而具有更多的应用价值。其中的体验体系不但由浅入深地揭示了用户需求的体验层次,拓宽了产品设计师的思考维度,还将传统产品设计和服务体系做了更好的结合,使现代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设计有了新的出发点。
关键词:服务经济、产品体验设计、体验体系、体验要素

88 设计思维中的“象”与“概念”
廖宏勇
内容摘要:设计活动中的“象”思维具有整体识别、直观体验以及知、情、意贯通的特点,而“概念”思维则是设计思想清晰传递的渠道,它体现为不同设计范畴间的逻辑推理和认知活动,两种思维形式前者重文脉预想,后者重逻辑推理,共同奠定了设计思维创造性的基础。设计思维中“象”与“概念”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象思维、概念思维、模糊性 90 灌糖水的照片——一种网络私摄影的文化解读 杨  昊 内容摘要:“糖水片”是在网络中被广泛采用和传播的图片样式,是当代大众摄影形式中的一类代表。本文中将立足于现代性文化研究的语境,对“糖水片”为代表的网络摄影行为进行评述,从更多角度找出对这类摄影形式的解读渠道。 
关键词:糖水片、网络空间、私摄影 

民俗民艺
92 裕固族妇女服饰中的头面艺术
刘海燕
内容摘要:裕固头面作为一种独特的头饰,已成为裕固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裕固头面的造型款式、制作工艺、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及其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这一民俗文化事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裕固族、头面、妇女服饰   

94 “朴素率真、敬神祭祖”——透过东安民俗艺术观其传统感恩文化
范小舰 
内容摘要:湖南东安县的民俗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尤以石雕神像、木制面具、纸制灯笼、舞龙耍狮等最具代表性,本文以石雕神像、木制面具为重点简述了民俗工艺的艺术特征与价值,介绍其在感念先恩、墓前感恩、丰收感恩、年节感恩及离别感恩中所起的作用,剖析了东安民俗工艺与人民生活、劳作的祈求心理的紧密联系,及其所折射出的东安特定的传统感恩文化。 
关键词:东安、感恩文化

97 玉林“茶泡”的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
张耀军  李裕杰  
内容摘要:在玉林民间礼仪习俗活动中,“茶泡”是奉茶献客时不可缺少的传统手工艺茶点。“茶泡”是玉林久负盛名的特产,更是一种独特的瓜雕艺术,它荟萃了绘画、雕刻、装饰、书法等艺术精华,构思巧妙,造型生动,工艺精美,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玉林、茶泡 

100 福鼎饼花及其地域文化特色
王晓戈   龚晓田  
内容摘要:福鼎饼花是福鼎地区特有的一种用于中秋月饼包装的装饰画。它包括了剪纸饼花、泥金饼花、木刻饼花等多种类型,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福鼎饼花是福鼎地方民俗与民间美术传承的重要载体,由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间艺术环境共同造就。它与福鼎地区中秋节俗相辅相成,并深受当地传统绘画的影响,体现出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关键词:福鼎饼花、包装、地域文化 

102 陆游《钗头凤》中隐藏的饮食风俗
谷利民 
内容摘要:陆游的《钗头凤》被传诵至今,但词中所写的“红酥手”是什么却有不同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酥”的溯源来理清古人饮食风俗在文学修辞上的反映及其对食品加工工艺的影响,进而回答何为红酥手的问题。  关键词:《钗头凤》、饮食风俗、酥 

个案点击
116 由劲霸换标看企业品牌形象的再设计
李招乐  
内容摘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许多企业都无法回避品牌形象老化的现象。但是,单纯的标志更换不足以使企业品牌快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探究的是在调换标志的同时企业应如何进一步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原有的品牌形象。本文以劲霸男装品牌标志的确立及其后的三次换标为例,从标志的图形与换标手法变化的视角,探讨企业品牌形象的再设计的命题。
关键词:劲霸、换标、品牌形象、再设计

118 二维连续图案的对称性及其变换的初探
沈 源  罗杰威  常清华 
内容摘要:通过深入地认识二维连续图案的对称性,可以更容易地组织二维连续图案的结构,展现图案的对称美感。尤其是通过挖掘其充满动态感的具象化表现,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二维连续图案的空间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对称性、二维连续图案、动态美、准周期性 

120 后现代主义的模糊价值观对荷兰魔艺设计的影响
郑子云   梁  珣   
内容摘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了解,看荷兰(Moooi)魔艺设计为代表的先锋设计力量,探索当代欧洲艺术与设计相互整合与发展的趋势,用多元共生设计理念挑战传统的设计价值,从而形成了全新的艺术与设计相互交集的模糊价值观。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模糊价值观、荷兰、魔艺 

122 探讨万曼艺术的跨界性
施 慧  
内容摘要:万曼原名马林•瓦尔班诺夫,是保加利亚的艺术家,他是“现代壁挂艺术”的领军人物,并于1986年来浙江美术学院讲学,启蒙了中国学院体制内的现代艺术创作。笔者是万曼来中国讲学时的第一批学生,文章对他创作的跨界性作了深入的探讨。 122 关键词:万曼、现代壁挂艺术、纤维艺术、跨界 

院校风采
125 论整合包装设计
朱和平
内容摘要:在全球重视可持续发展形势下,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包装设计呈现全方位整合的趋势。极具时代性的整合包装设计以符合人、社会、环境和谐共同发展的方法、原则而成为现代包装发展的必然,呈现过程系统化、社会综合效益合理化和内容综合化、资源优化利用等特点。 关键词:包装设计、整合、可持续发展

127 简析北京2008奥运会二级标志
汪田明   迟  茜
内容摘要:北京2008奥运会二级标志的设计相较于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和赛会服装,除了要考虑视觉效果,更应该注重标志本身的功能性,也就是标志的指示和说明作用。由于二级标志必须与会徽和其他视觉元素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所以二级标志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北京2008奥运会、 奥运会视觉系统、二级标志

129 论现代包装设计的三个重要阶段
许  超   刘晓林
内容摘要:有关包装设计的现代分期,学术界尚有不同观点。本文从现代包装设计的现代性出发,通过观念、技术和商业等三个主要因素,探讨现代包装设计的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重要阶段,并由此展开其特质分析和现代性阐释。 关键词:包装设计、阶段、现代性 

131 基于设计因缘观念下的包装设计管理探讨
胡俊红  
内容摘要:设计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通过创立设计的因缘说,强调设计是物缘、人缘、生缘、时缘、形缘、和缘的构建过程,并从设计因缘角度建构了设计管理工作的范畴。以包装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人、物、境、时、形、和等因缘关系下而展开的设计人力资源与策略管理、设计创新与组织管理、绿色设计管理、设计稽核管理、设计项目管理等管理模式。 
关键词:因缘、设计、管理、包装

133 论设计师设计能力的再开发
赵伟军  张  芳 
内容摘要:设计能力的本质就是设计创造能力,也就是利用诱导性、创造性思维或同位思维,使用非语言、图形和空间模型媒介,采用有针对性的策略,解决一些困惑性的问题。设计能力的再开发也就是设计创造能力的再开发,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一是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是确定创造性思维的障碍,增加创造性反应的技能;三是利用方法,更多地获得更新鲜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四是认可设计师的个人创造动力和终身的创造远景,以实现他们的个人和职业目标。 
关键词:设计师、设计能力、本质、再开发 

135 卯榫结构是技术与艺术的临界点
邱志涛 
内容摘要:卯榫结构的出现是中国人在造物过程中的睿智。同时,在了解它惊人的技术建构后,会发现蕴含在其中的各种结构美,这是超乎寻常的技术与艺术的和谐。这种结构规律和审美趣味的不谋而合,正是现代审美思想的演绎。通过对卯榫结构的重新剖析,提升出一种新的哲学观和设计观。 
关键词:卯榫结构、明式家具、审美 

137 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动漫设计
王美艳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通讯传播资源的巨大突破,动漫设计在全球的传播渠道也逐渐拓宽,动画拍摄技巧的互相借鉴,各大城市动画节的频繁举办,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全球动漫设计的发展和交流。动漫设计在全球艺术设计市场的蓬勃发展鼓舞了人们,这股强大的传媒力量把世界变得更小,它不但扩大传播范围、渗透不同文化,还打破国界的藩篱,同时也激发了各地相关创意产业的发展。动漫产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强大力量和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全球化、动漫设计、发展、创意产业

139 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设计
彭  慧  刘文良 
内容摘要:共同的时代责任以及相近的设计追求,使得生态设计一诞生就与后现代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摒弃模式,提倡多元,城市生态设计追求自然性;解构传统,颠覆规则,服装生态设计体现包容性;倡导绿色经济发展观,包装生态设计趋向可持续等等,正是生态设计后现代特征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生态设计、后现代、生态保护 

141 论建筑设计与审美中的文化机制
盛忠谊
内容摘要:建筑设计与审美活动,其实质是一种文化创新活动。一定时代的建筑设计、建筑审美中的差异、冲突、融合,是一定时代文化差异、冲突、融合的外在呈现。世界性与民族性交错发展,多民族文化交往与合作必然导致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呈现出多元文化相交融的特征。建筑设计与文化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决定了发展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是促进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审美、文化创新、文化冲突、文化融合

143 包装开启方式的系统化设计探索
柯胜海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系统化设计的思想之上对包装开启方式设计系统进行讨论,得出成功的包装开启方式设计是满足主体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克服客体以及它们所处的关系场的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实现最终目标的结果,也是包装开启方式系统化设计中“主体与客体”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即文章最后提出的“形神兼备、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和谐设计理念下的设计产物。 
关键词:包装、开启方式、系统化设计
 

写在前面

亨利·福特在1928年的《机器,新弥赛亚》一文中说道:“机器在世上成就着人类靠讲道、宣传或文字所不能实现的事。飞机与无线电不知道有边界,无所顾忌地穿越地图上的界线。它们以一种其它系统所不能的方式将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拥有普世语言的电影、凭着速度的飞机、带来国际性节目的无线电台——这些将很快带给世界一个完全的理解。这样,我们会看到一个世界的合众国(United State of the World)。它终将到来!”从文章的标题到具体的话,都透着一种无法掩饰的兴奋与自信,作为T型汽车的发明者,福特也有理由如此自信。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这段话,一方面我们的经验印证了福特的想象,另一方面又认为福特未免天真了,多少有点机器决定论的意思。无线电波没有国界,但可以进行电子干扰,互联网没有边境,但可以给电脑安装各种“坝”,进行信息屏蔽。技术的手段完全可以用来对抗技术的目的,技术、机器只是工具,它们带来了变化,但不能决定一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决定道或者魔的不是他们掌握的法力,而是他们的立场。最近热映的美国电影《阿凡达》说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吊诡的是,这部宣扬人性的片子完全使用电脑技术制作,人与机器的关系已经不那么简单明了了。

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本期特别策划以“机器美学”为题,有为世博会暖场的用意。世博会与工业革命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工业革命不仅提高了生产力,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机器美学成为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梳理机器美学的发展脉络,了解其在各个具体设计门类中的表现,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现代设计不无裨益。机器美学在西方学界可谓显学,然而在国内的设计理论界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究其原因,乃在于我们至今仍不具备机器美学所赖以建立的产业基础。不是有了机器,就有机器美学的。我们只有使用机器的快感,而无创造机器的荣耀。理论界越过了过时的现代主义,直接进入后现代、生态、信息和创意等等关键词所构建的话语狂欢之中。我们还没有亨利·福特那样的人物,能有那样的自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口号离我们的设计界有多远呢?

3月22日,清华大学为张仃先生举办了《仰望星空,纪念它山》的追思会,故友亲朋、后生学子纷纷发言,本期我刊也特辟“缅怀张仃”的栏目,选登了部分纪念文章。先生的夫人、著名诗人灰娃创作了新诗“能否参透——写于张仃病重时”,情深意重。诗中写道:“最难忘你说:/ 艺术 谈何容易!/ 而爱 又何其难!”这是执着于事业和生命的人发出的自然而朴实的感叹。前贤已去,后学更当奋进。

方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