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深圳案例馆——合理中制造荒诞

  • Update:2010-09-29
  • 朱亮

城市最佳实践区虽然偏于世博园一隅,但其中的诸展馆案例无疑是对上海世博会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直接的阐释。信息时代让这个世界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并且早已掀开了各自的面纱,即使未曾造访那些悠久的城市,但在诸多的文字或影视图像里也曾获得过他们的些许印象。因此在这片区域不断进出之后,不免对于那些充分利用声光电全面介绍其历史与文化的案例颇感乏味,而在其间,几个城市专事展现其单一主题的独到设计让我们耳目一新。比如荷兰鹿特丹的“水城”,水带人们的灾难与幸福;再比如巴西圣保罗的清除城市广告,还原城市本来的面貌。在不断的失望与欣喜中,我们看到深圳案例馆。本以为这座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新城,会以浓重的笔墨宣传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毕竟,在她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的“中国第一”。不料,她却以“中国梦想实验场”为主题,通过对大芬油画村这样一个城中村案例的讲述,探寻现代化城市进程中个人的梦想与城市现实的关系。在紧凑的展示空间里,设计师利用画布、画框、颜料管、调色板以及画工的巨幅照片、作品、声音等作为素材,使用真实和荒诞的手段,制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同时又充溢着经济驱动的特殊村落。这个空间将伟大的经济成就作为背景,批判性地直面城市问题、文化问题、民生问题。——这也正是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所应该具有的无畏勇气和气质。


主题的问题
大芬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原住居民300多人,占地面积仅0.4平方公里。20多年前,一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大芬,带来了一项特殊产业——油画的批量生产。通过临摹、复制、转销,逐渐形成了熟练的生产链条。在这里,每月产量在1万张以上的“大芬油画”养活了上万人口,数千名画工的艺术与生活梦想得以实现。原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改变,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着与油画相关的产业。并且,至今日,大芬村也成为深圳文化活动的一个中心,曾经作为深圳文博会分会场之一。



三十年前,深圳的经济发展迅速开始后,曾被称为文化的“沙漠”,但其实,深圳并未将自己仅仅当作经济改革的试验场,从很早就遍布各区的美术馆到今天的“设计之都”,深圳对文化的重视也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前列,只是,文化特质的形成不像经济的增长来的那么迅速,需要的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据说,当初深圳案例馆拿出的方案不止大芬村这一个,——的确,任何一个人在世博会上可能都不会有足够的勇气单单用这样一个村落来指代深圳,毕竟,这里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山寨”性;毕竟,以深圳的内容可以制造出一道又一道的“盛宴”。但是在诸方案中,“大芬油画村”最终被国际遴选委员会选中,我想,还是因这样的一个方案,给人们呈现的不是他们曾经熟悉的深圳,从中人们看到的也不再是一种伟大成就的陈述,更多的是一道道问题,它们带给我们一种冷静思考的力量,这种思考可以从普通人的衣食需求开始,一直“深刻”到我们“伟大悠久”的传统和今天的现代诉求。



其中之一:“城中村”问题有一个国际性的语境,它是全球许多城市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而油画产业村的形成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特殊案例,在世界其他地区应该是绝无仅有;这种从农村到城市转轨的过程,未来给我们带来什么?


之二:大芬油画村的生产者渴望得到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这与深圳其他行业的打工者别无二致,在这里“画工”是对绘画者准确的称谓,他们中是否也有人期待实现“艺术家”的纯真梦想呢?


之三:在这里,文化真正实现了“产业化”,其产品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工业化”的文化生产是对人类几千年文化概念的挑战,却在中国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度得以实现,以此代表着的“山寨文化”是否应该属于文明复兴的一部分?
……


肯定,来到深圳案例馆的每个人会有千差万别的提问,这也正是它主题演绎的成功与魅力所在。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