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持续之道——艺术·设计·科学”会谈纪要

  • Update:2010-11-30
“可持续设计论坛”
“持续之道——艺术·设计·科学”
 
2010年10月23日,可持续设计学术论坛“持续之道——艺术·设计·科学”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论坛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鲁晓波教授致辞,可持续研究所所长周浩明教授主持论坛。
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香港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和清华美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讨论了“可持续设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策略研究等。此外,还有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方工业大、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和清华美院的众多师生参与了论坛及随后的研讨会。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大规模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所在。艺术设计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影响着人类的延续和文明进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应该摆脱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局面,建立可持续设计理念,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核心,正确规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原则,去创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生态文明。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的建立是美术学院实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研究所将突破艺术设计领域传统的思维定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艺术设计的领域并以此丰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实证性体现。研究所将开创性地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和环境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理论框架系统,构建可供操作的科学的艺术设计相关行业设计立项决策程序。
本次论坛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学术月”活动的宗旨,是搭建一个立足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前沿的思想交流平台。今年的主题是“交叉学科的创新”。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应用学科,原本应是一门内含最为丰富、学科最为广泛、知识最为综合的学科,强调“交叉学科的创新”这个概念,就是希望“正本清源”,让艺术设计回归其交叉学科的本质。
会场
周浩明主持
鲁晓波致辞
研讨会现场
 
 
 
“持续之道——艺术·设计·科学”主题论坛发言
许平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平博士就“基于“可持续”目标的中国设计发展策略”一题发言,认为“设计往何处去,设计教育应如何适应新时代,是我们的新近关注点;应把“可持续”理解成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着眼于长远目标的思考模式;关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战略。”另外,他以汶川重建为例,提出安全方面的设计只是主动选择的设计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方面,灾后重建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重建。
贾倍思
 
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鲍姆施拉格·埃伯勒建筑设计(BE)香港有限公司主任董事贾倍思博士的发言题目为“只有互动才可持续——开放性设计”。他指出,建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已经超出传统理论的范畴。建筑外观的重要性开始降低,建筑不再是纪念碑了;建筑已经从整体、厚重的体量发展到由轻质预制构建组成的配件;各种持续变化的需要使建筑形式和功能逐渐分离;由于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强调资源的管理,而不是外观的优劣。开放设计必须解决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万书元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万书元博士,则就“美丽而艰难的抉择——当代生态设计的美学趋向”一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生态的问题包含了生命的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问题;绿色不是生态设计或美学的最终答案。不能打着“绿色设计”或“生态设计”的招牌,进行对自然有很大伤害的设计活动。
方海
 
芬兰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海博士,介绍了“来自芬兰的绿色行动”,他指出,芬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决定了芬兰的设计基本都属于“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范畴,他还对对著名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和约里奥·库卡波罗(Yrjo Kukkapuro)的设计进行介绍并介绍了自己参与的库卡波罗在中国的设计实践及成果。
周浩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周浩明博士做了“关于中国可持续设计现状的思考”的演讲,他指出,关于“可持续”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可持续设计”尚处于普及阶段。在当代中国,影响可持续设计发展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观念。“以人为本”不等于“以人为中心”,也不等于“以我们自己为本”,而必须是以整个人类的永续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因此“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可持续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观念、 一种思想和伦理上的革命,风格可以被人追捧,也可以被人批判,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必须遵循;可持续设计并不必然与高技术相关联,低技术也可能实现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加以实现,“低碳”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因此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谨防“低碳”概念的万能化。最后他指出,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就不能保证可持续设计的真正实现。
巩淼森
 
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中国)联合协调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巩淼森博士的发言题为“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一个新兴的国际设计研究网络”,他介绍了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的有关情况,指出可持续设计联盟是由国际上的一些设计院校和设计机构推动,从2008年开始在中国、巴西、哥伦比亚等成立了子联盟。他还介绍了联盟、子联盟的成立过程和主要活动。
刘新
 
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副所长,LeNS国际可持续学习网络中方协调人刘新博士则就“关于中国可持续设计(学习)网(LeNS-China)”一题发言。可持续设计(学习)网(LeNS)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大型的一个教学合作项目,由欧盟资助,有亚欧七所大学参与其中,清华大学在三年前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介绍了可持续设计(学习)网的产生背景;学习网可能的内容和框架;已完成的工作。
 
 
 
“持续之道——艺术·设计·科学”研讨会自由发言纪要
1. 西北大学设计学院的院长庞教授介绍了在印度班加罗尔举办的LenS会议的具体情况。
2. 设计师应如何面对“创造欲望”和“可持续设计”之间的矛盾。
3. 今天的设计师面对的专业背景已与30年前、甚至10年前大为不同了,设计师必须能及时调整自身,赶上时代并超越时代。
4. 人们的许多幸福观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这是推进“可持续设计”观念的重大障碍。
5. 对空间的高效利用是“可持续设计”应研究的重要内容。
6. 应有意识地通过设计教育来促进“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推广。
7. 产品的长效性、长久使用也是降低消耗的有效途径。
8. 多学科交叉、共同努力将有助于“可持续设计”课题的深入研究。
 
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简介
2010年10月14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 “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本届学术月的主题为“交叉学科的创新”,在开幕式之后的一个月当中,包括韩国首尔市副市长郑庆源、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席安德烈•库普茨、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在内的数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共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系列讲座,与清华学子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为大家带来国际最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与经验,使得本届学术月必将成为一次国际顶级水准的学界盛会。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本届还启动了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三个前沿性研究所的揭牌仪式,这三个研究所分别是:可持续设计研究所、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设计管理研究所。这三个研究所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紧紧把握住了当前艺术设计发展的时代潮流,三个研究所的成立必将有力推动清华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与研究工作更上层楼,对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将起到示范性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郑曙旸教授指出:“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宗旨,是搭建一个立足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前沿的思想交流平台。去年举办的首届学术月活动,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今年,‘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主题是‘交叉学科的创新’。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的应用学科,原本应是一门内含最为丰富、学科最为广泛、知识最为综合的学科。我们之所以强调‘交叉学科的创新’这个概念,就是希望‘正本清源’,让艺术设计回归其交叉学科的本质。”
社会需求的复杂性以及日趋综合的设计问题,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广泛地与多学科融合与交叉,努力使跨学科教育成为其自身建设的自觉行为。唯有如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多样化的设计人才的目标。
毋庸置疑,艺术设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而言,艺术设计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交叉学科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学院和教育的范畴,同样也是一个涉及社会发展的时代命题。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互动、互补与整合,势必产生巨大的合力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对本届“学术月”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双方已有效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在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术月”增加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研究所简介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面对的最大中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艺术设计必须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指针。艺术设计如何与可持续战略相关联,就成为当今艺术设计研究的最前沿课题。
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是由来自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不同专业,并有志于“可持续设计”研究的教师们所组成的学术型研究机构。本研究所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艺术设计研究的核心前提,以全球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设计战略为总体目标,对可持续艺术设计的方法论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研究。本研究所将突破艺术设计领域传统的思维定式,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入艺术设计领域并以此丰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实证性体现,也是美术学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研究所的建立将作为我国在该领域一个重要的示范性案例,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世界著名美术学院;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培养创新型拔尖艺术人才”的发展目标,是美术学院从传统型向教学研究一体化转型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我院各专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举措。
研究所将整合美院各个不同专业的研究力量,形成一股理论研究的巨大合力,是促进各专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步骤。
研究所的建立将为美术学院的硕、博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交流与研究平台,将成为美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促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