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感知“界”的魅力———第三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

  • Update:2009-10-21

第三届国际“创意未来——装饰材料创作营”于629日至710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创作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材料应用与信息研究所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美室内设计教育与研究基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装饰》杂志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以及韩国首尔大学、京畿大学、暻园大学和淑明女子大学共8所院校近百名师生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得到了国内外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大力支持。

本次创作营活动以“界”作为创作主题,共分为软木、陶瓷、照明、造型、防火板和木板材六个小组。营员们根据所获取材料的不同特性,表达并延展这一创作主题。大家通过亲身的理解、触摸与创作,建立与材料的互动和情感,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积极探索材料应用新的可能性,拓展材料表达方式的极限。在创作过程中,师生们一起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与产品,尝试各种不同材料所组合的多种可能性,重新发现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的问题,记录不断闪现的思维碰撞与创意火化,力求在在创作中提出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意和理念。并以可持续的眼光看待材料,积极探索材料应用的新的可能性通过对形体的塑造,增强了对于材料的质感和可塑性的认识,以及对于细部设计和构造的研究方法。六件运用不同处理方法和手段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创作营营员和带队教师对于“界”的不同理解和诠释,将空间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

正如瑞士著名建筑师赫尔佐格所言:“有些东西不太引人注意却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住在用混凝土造的房子里和住在用木、石建造的房子里是不同的,材料不只是行成了围合空间的表面,而且也携带并表达着房屋的思想。”目前,设计领域中的新技术与新材料层出不穷,发展迅猛。人们已逐步从原有传统的设计思维中解脱出来,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构造方法,通过新型材料的应用、传统材料构造方式的变化来求得空间和形式的创新。

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体验性非常强的专业,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丰富生活阅历的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提高生活阅历的手段、途经可能会因人而异;但是,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获取却只有通过艰苦不懈的学习而得来。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领域,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早已形成共识。然而,如何将这一思想深化到实际的专业教学之中却是大家一直关注和讨论的中心。材料是建造的基础,没有对材料的了解和认识又何谈掌握与运用。在装饰材料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在国内还尚不成熟。材料创作营活动举办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探索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地去了解和触摸材料,提升艺术设计的表现力与创新力。“装饰材料创作营”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的初步尝试,围绕装饰材料应用与推广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作营活动在内的实验性活动,学校的专业资源和优势将应用于教育事业之外的更多领域,将更好地服务和回馈于社会。

1、软木小组 

    以软木来表现概念,同时突出软木“质软”和“温暖”的特性,采用流线型来体现软木的特性,小的褶皱来体现软木的柔韧,并呈现如纸片扭曲般的肌理感,灯光的设置则加强了人与软木接触时的温暖触觉。形成具有流动性和生命力的形态:界仿佛由起始端慢慢长出→派生→分散→挥舞→形成秩序→产生新的空间→聚拢→合并→最终回归为起始的界。

        2、造型小组

 

作品拥有两个界面:上方平坦的界面犹如平静的水面,下方起伏不定的界面则是池底的未知,使参与者能够进入并得到体验。将由分界线所分割的体验在界面上展现出来,使参与者可以在其中体验。在这个界面中,强化由分界线造成的体验上的分割,让原先互相熟悉的感官圈层得到全新的、陌生的体验。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