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培养思维,通识教育 :访邱松教授

        邱松教授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
 
        “三大构成”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设计院校广泛兴起的设计基础课程。时至今日,虽然“三大构成”的影响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不容忽视,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亟待解决与改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从2010年开始筹备,20119月正式实施。新的教学本着“以设计思维为主导,通识教育”的原则,提出了“课程群”的概念,综合处理过去三大构成课中所要解决的形态问题。课程名称也相应进行了改变,即视觉语言基础(I/II)、三维造型基础(I/II)及综合基础。以视觉语言基础课程为例,它主要侧重二维形态的训练,将素描、装饰、平面构成、图形创意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素描锻炼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在装饰练习中体会如何夸张、变形;继而的平面构成掌握图形的规律、捕捉变化;最后,综合前期训练,在图形创意表达中让学生感受从模仿、联想到创造的过程。三维造型基础课程也是如此,首先是对立体形态的认识(三维造型基础I),接着是对立体空间的感知、体验、理解,直至开始设计(三维造型基础II)。连续递进的课程内容安排,打破了原先三大构成课中相关因素分割考虑的缺陷,注重训练学生思维、传授方法,继而带动技能、经验等设计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因材施教?如何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进行非标准化的教学培养,理解并允许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此,基础教研室在课时安排和课程比例上进行了调整。相应提高了设计基础选修课的数量,并适当减少必修课的数量。过去,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是81;而现在的比例是64。像摄影、图案、制图、解剖等课程均放在选修课中,让学生依照自身优势或不足选择。就像前文提到的,必修课是综合性的,强调思维与方法;选修课则是多样化的,注重技能与体验。两者之间形成有效互补,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任课教师队伍也有了变化。除了基础教研室原有教师,亦补充了各系专业教师。专业教师有专业背景,对专业基础的理解与安排会从后续的设计考虑。而在教师安排中,特意进行了学科交叉,例如环艺系的老师去教服装专业的学生,这实现了不同专业间的交流与渗透,亦有助于系里下一阶段的课程开展。从现阶段来看,教学改革的效果超过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