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陶如让先生访谈录

  • Update:2013-11-21
  • 采访 :周志、张明;编辑整理 :傅艺明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0期

 图:陶如让先生访谈现场,赵明摄

问 :1956 年,您从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当时是怎么到初创的中央工艺美院工作的?有没有一些人和事让您印象深刻?
答 :当时学院刚成立,需要外文教师。山东大学有一些学生到北京来,教育部分配到地方上有名额,这其中就有我的指标。当时学院图书馆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图书室。可是有一个好处,教师去看书不需要办什么手续,到那儿就看,我又喜欢读书,所以渐渐对学院产生了感情。当时学院已经有泥人张工作室、面人汤工作室,像我一个年轻教师可以随便进去看。当时轻工部邀请陈梦家作报告,陈梦家是文学家,也是新月派的诗人,我听过他的报告,的确是有水平。这些东西吸引我留在这里,我在山东大学就没这样的机会。后来这些名家都被打成“右派”。雷圭元院长当时住我隔壁,庞薰琹被打成“右派”后他跟我讲,庞薰琹实际上对我们学院的文化、艺术事业是有贡献的。最后雷圭元是“左派”,庞薰琹被划为“右派”。

问 :上世纪 50 年代,您在任教之余发表了不少介绍东欧工艺美术事业的文章,请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答 :当时是庞薰琹先生到苏联参加工艺美术会议,回来后把好多资料都交给我翻译。当时苏联的工艺美术领导人萨尔契科夫(音)在大会上的一个报告,比较长,后来在上海出版。后来翻译的文章好多都是苏联的,包括东欧的,都发在《装饰》上。1958 年《装饰》杂志已经创刊了,当时就缺乏外来的稿子,好多都是我翻译的。我后来转到文化教学,更多地教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也教了一些书法课,书法课属于讲座性质的,课排得也不多。我在学院搞装饰绘画题字很多,留下来也有一些。陈汉民和邱承德搞唱片套的设计,那上面字都是我题的,包括装潢系去世的系主任,他做的广告也找我题字。

问 :上世纪 70 年代,您曾经参与过“文革”后学院第一部《中国工艺美术简史》的集体编写,您能不能谈谈当时的调研和写作过程?
答 :我觉得当时最有积极性的是田自秉和奚静之,他们想写一个小册子,我当时在共同课教研室,也就参与了。罗扬实和吴劳也一直很赞成史论研究。后来我们就跟罗扬实、吴劳,包括奚静之、田自秉、王家树、吴达志杨德福一同去搜集史料,我们从苏州到上海整个过程都参与了。后来又分头,我跟田自秉又到井冈山地区,田自秉还单独到过延安。整个工艺美术调查过程有好几个月,搜集材料回来以后才开始写。我们还邀请外面的几个毕业生参加,包括青岛工艺美校副校长王进家。这个书出来以后工艺美术史系才正式成立。

问 :1983 年,工艺美术史系成立,您作为亲历者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筹建过程?
答 :史论系主要是讲中国工艺美术史,有两位老师任课,一位是田自秉,一位是王家树,他们早期就搞工艺美术研究。我教过一点文化课,时间也很短,作过一两次书法讲座。奚静之老师和吴达志老师都教外国美术史。我们跟外面的院校相比力量应该说还是可以的,有两个专门研究室。工艺美术史系初建的时候主要是田自秉、王家树、奚静之这几个人,后来还有陈瑞林、叶喆民等。叶喆民最初是从故宫调到陶瓷系,后来调到史论系来了,主要教陶瓷史。

问:2013 年是史论系建系 30 周年,请谈谈您对史论系的期望。
答 :我觉得史论系在我国来说,一个是它在工艺美术这一块成立比较早;另外一个,影响面也是比较宽,史论系好几届毕业生都出现一些尖端人才,我对他们比较赏识,但是不必点名,他们相当有水平,都出了专著。工艺美术艺人我可以说,当然他们设计水平、业务水平都相当高,但真正的理论水平并不高。过去好多老艺人,包括张景祜、汤子博都在我们这儿成立工作室,他们基本上都没有理论,也没人给他们写,现在都故去了,这是很大的遗憾。
我对史论系的期望,就是紧紧地靠拢专业系,对他们的实践进行总结,专业老师也必须到史论系来,听史论系的课,必须这样才能交融起来。有的人只能够设计东西,怎么设计说不出个道理来,这也是个缺陷。

问:中央工艺美院和清华大学合并,您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在新时代,尤其在清华大学这样以理工科著称的院校里,咱们学院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您有些什么建议?
答 :问得非常好,本来我们这些老教师认为,工艺美院跟清华合并不很好。但是既然已经合并了,已经既成事实了,我们就必须利用清华大学的优势。特别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全国有名的,我们的老院长常沙娜 50 年代初就在那儿待过。工艺美院在光华路的时候,曾经请清华建筑系的几个教师来讲过课,例如著名教授莫宗江讲颐和园的设计,讲得很有道理。现在像他们这种水平的,必须多向他们学习,多交流。清华是世界性的高等院校,清华让我们去是对的,它没有艺术院校,我们到它那里去也要多交流。
还有,工艺美院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跟清华是不相同的,要允许我们学院有一定自由度。我非常喜欢一个著名作家,叫汪曾祺,他是西南联大毕业的,他探讨过西南联大的教育。西南联大的教育是放任性的,教授教什么,随便你怎么教我不管,我不多管,出了好多人才,都是高级人才。尖端人才都是从西南联大出来的,就是因为教学环境比较宽松,比较自由。我就要求这一点,我们学院的教学管理应该宽松一点。

1. 《工艺美术通讯》第 1 期,1956年10月出版


2. 中央工艺美院编:《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3年


3.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北京,1985年


4 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1994年


5. 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89年


6. 奚静之:《俄罗斯苏联美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