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冯骥才:重新认识和建设传统节日

  • Update:2010-02-10
  • 冯骥才
  • 来源: 人民网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中国人爱过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古至今,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咏。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一种特殊的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和需求。
 
  拿春节来讲,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大年三十情结”。过年的高潮就是这个大年三十。三十晚上过不好,这一年心里总有点疙疙瘩瘩。年文化心理是无形的,但它深深地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所以我们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打工,也要赶回家过年。火车挤不上去了,就从车窗钻进去,也非要回家过这个年不可。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个巨大和无形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五千年,合而分、分而合,始终是一个坚实的整体,就源于这种凝聚力,它蕴涵着共同的生活愿望,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以及优良的行为操守和道德传统。
 
  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间的亲近与和谐。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依恋之情。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
 

  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来源:人民网)

 

传统节日放假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从文化角度阐释了传统节日放假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冯骥才表示,传统节日放假,一是保护民族的文化身份、民族情感、民族的精神方式,二是保护文化遗产。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冯骥才认为,节日放假的目的是让大家能有时间、机会把这个节日当节日过。对于如何过好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的节日,冯骥才建议:第一,应该温习自己的传统。长期不放假,一些传统的民俗事项已经忘了。第二,有些好的传统要拿进来,比如清明节,清明节扫墓有两层含义,一种是祭祀祖先、先人,还有一种是祭祀烈士。清明里还有春游,古代叫踏青,还有一个民俗是插柳,放风筝,荡秋千,我们都可以有很多活动可以做。另外,不要把节日变成假日。节日和假日应该分开。因为假日是公民休息的权利,是公民的福利,它里边没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但是节日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比如国庆节,那是一个公民要表达国家情感的日子;春节全家要团聚,要表现我们对生活的向往,要避邪、迎福。节日放假是为了更好地度过这个节日,还是要强调节日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