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巴黎:世博文化与城市精神

  • Update:2010-04-28
  • 滕晓铂
  • 来源: 《装饰》杂志

影响:世纪风格


为了适应19世纪的机械化生产方式,城市人口开始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为了配合人口增长的各种需要,欧洲的城市开始通过工业技术来改变城市的状态,建设新的交通系统,扩展建筑面积。此时,巴黎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国际性大都会,在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口聚集的过程中,成为了城市改造的实验场。古老的皇家园林对外开放,新的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产阶级和上班族休闲放松的场所不断出现,塞纳河畔那些经常有文化人士徘徊其间的小咖啡馆也日益繁荣起来。这些变化使得城市文化渐渐与乡村拉开了距离,中产阶级的生活风尚开始成为城市生活的主导。在巴黎这座19世纪下半叶每隔11年就要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的城市中,“博览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精神之中,并且因其文化艺术之都的地位而对世界影响甚广。事实上,从19世纪下半叶到二战之前的一百年间,出现在这座迷人的城市中的所有文化风尚,几乎都会受到世界的瞩目。

1900年的巴黎,除了展示新技术外,追求新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民众的流行。“新艺术运动”风格出现于19世纪末,这个兴起于巴黎的艺术风格在设计史上还有一个别称,叫做“1900年派”,这个称呼的由来即因为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展出了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家具、珠宝、器皿、海报、玻璃制品、服装和金属工艺,正式宣告了新艺术运动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发展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新风格。因时髦的先锋派期刊《青年》而得名的德国青年风格,维也纳分离派运动都成为了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流行词,而二者都是新艺术运动在欧洲不同地区发展出的变体。

发饰  拉里克设计

椅子  尤金•吉拉德设计

 花瓶  蒂凡尼设计

从1895年起,西格弗里德•宾(Siegfrid Bing, 1838-1905)将自己在巴黎的日本艺术品画廊,转换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品商店和展厅。除了陈列日本的艺术品,还包括蒂凡尼(Tiffany)设计的花瓶、亨利•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设计的室内家具。这个商店名为“Gallery L'Art Nouveau”,是宾为了鼓励当时的法国设计师创造新颖而独具创意的作品,催生新的生活艺术风格而设立的。因此,在他的倡导和强烈的爱国思潮中,一种新的风格诞生了,它将法国设计独具的非凡品质和现代艺术的独创观念结合在一起,迎合城市中产阶级的需要,其成就主要体现于日用品、海报等实用生活艺术之中。这种风格得名于宾的商店:“新艺术”(Art Nouveau)。宾在1900年的世博会临时展馆里租用了展场,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尤金•吉拉德(Eugène Gaillard)的室内设计,拉里克(René Lalique)设计的珠宝。拉里克常常在他的精巧的首饰里混合花、昆虫和女性形象,他通过对自然界题材的变形体现了法国珠宝的魅力。自然是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源泉。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1871年,他又出版了《人类的祖先》。这使得艺术家们意识到人类不再高于自然,而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属于自然的感念使关于动物、人和植物形象融合的题材被广泛应用。此时交通技术的发展使欧洲人更加了解全世界,欧洲以外的文化,如日本,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也对新艺术运动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构成强烈的影响。

在这个工业生产日趋成熟的时期内,一些艺术家钟爱新技术和新材料,而另一些则致力于通过对工艺和设计的高标准追求以达到把装饰艺术推向纯艺术的境界。而新艺术运动通过多种途径对工业革命作出回应,在建筑、家具、纺织品、服装和首饰领域内都有重要的作品呈现。新艺术运动在建筑风格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维多利亚时代折衷的历史主义,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于是融合艺术、新技术与新材料,以建筑来表达精神成为了此后各届世博会的传统。

1925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这次博览会上的展品涵盖了室内装饰(家具、地毯、雕塑等)、时装、珠宝、香水、玻璃制品等多个类别,由这一展览所掀起的设计风潮被称为“装饰艺术”(Art Deco),它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风尚。装饰艺术风格可以看作是新艺术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它在新艺术运动的基础上,在与工业文明的结合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它拥有纯粹而艳丽的色彩,自然的几何图案,金属的光泽以及充满质感的材料,让人感觉高贵而神秘,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同时又极具古典气质,处处流淌着新时代机械化生产所割舍不掉的贵族情结。由于这次博览会的推波助澜,装饰艺术风格作为一种摩登生活的符号,被迅速推广到欧洲大陆以及大西洋彼岸的整个时尚领域。装饰艺术风格20世纪20年代影响到了美国,成为定位于上流社会生活时尚的艺术风格,20世纪30年代后伴随着好莱坞电影的热潮,这种风格的影响力波及到全世界,包括在中国上海,我们现在也可以找到20世纪30年代兴建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物及其室内装饰。

1925年博览会上展出的橱柜  鲁曼(Émile-Jacques Ruhlmann)设计

1925年博览会印刷品

1937年世博会招贴

可以说,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年内,巴黎所代表的文化艺术风格对于整个现代世界都是具有示范意义的。除却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巴黎几乎是每隔11年就举办一次世界博览会,这个持续性的文化盛会对巴黎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的城市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中,更是具有不凡的意义。巴黎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使此后的世界博览会除了展示各阶段的新技术以外,更将改善人类生活方式、塑造城市文化精神设立为新的主旨。


参考文献:
[1] [法]雅克•杜加斯特:《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欧洲文化生活》,黄艳红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
[2] [英]彭妮•斯帕克:《设计百年——20世纪现代设计的先驱》,李信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
[3] [美]伊丽莎白•巴洛•罗杰斯:《世界景观设计:文化与建筑的历史》,韩炳越等译,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2005年。
[4] [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王栩宁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
[5] 朱红文:《工业•技术与设计——设计文化与设计哲学》,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2000年。
[6] 祖嘉合、梁雪影:《工业文明》,华夏出版社,北京,2000年。
[7] 吴敏编著:《世博与科技》,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9年。
[8] 陈燮君、刘健编著:《世博与艺术》,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9年。
[9] 郑时龄、陈易编著:《世博与建筑》,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09年。
[10] 周秀琴、李近明编著:《文明的辉煌:走进世界博览会历史》,学林出版社,上海,2007年。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