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生长的空间:环境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设计周”的开放式教学及其思考

  • Update:2013-09-12
  • 信 璟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环境设计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需要设计教育本身具备创新性行
为。本文以“综合设计周”的教学活动为主线,针对活动中设计过程、专业意义、训赛结合等的教学环节的评述,总结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要点,为环境设计专业在开放办学的思路下,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研究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开放教学、创新思维

 

三、得在失间

由于本次活动笔者站在策划人及出题人的角度,虽然不能亲自融入师生训赛的过程,但在整个活动中一直以教育者的身份观察开放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行为,其优点不再赘述,仅站在个人观点上谈谈学生的设计逻辑欠缺和教师的主观化教学这两点突出问题。

缺乏逻辑:设计是一个逻辑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但很多学生因为重视艺术的创意就忽视设计的逻辑性,在设计过程中,不少学生认为概念或创新就应该突出个性,往往将造型做得突出甚至夸张,却忽略了场地、功能等限定。类似情况还存在于不少学生的最终汇报中,文本有主次不明或效果大于内容的现象,即便设计方案做得不错,但很难用简练的页面体现清晰的思路和设计过程,表达完整设计成果,这些都侧面说明我们的设计教育在培养科学的逻辑性思维体系上还有待加强。培养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首先应该让学生对设计模式的产生和变化具有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主观化:学习曾被认为是一个外界反复刺激反映的过程,教师为主动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期望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但在设计辅导的过程中仍会听到教师对学生下断言:“你应该如何做”或者“你这样做不对”,学生收到这样的判断性信息往往因为身份问题,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和提出质疑的批判性,不去思考“我应该如何做”或“这样为何不对”,如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了盲目、机械的反应过程,无形中固化了惯性思维,制约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瑕不掩瑜,上述现象不能否定活动的收获,短短几天的设计,通过科学的设计程序以及开放教学引导,学生均感觉突破了以往的设计能力,这让我们对创新思维的教学改革树立了信心,在此简单总结两年来开放式课题制教学改革中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心得,请同行指教:

1. 打破惯性思维。在面对设计课题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避免地会沿用固有的经验和方法,让设计陷入机械的思维模式中去,惯性思维让设计在条条框框中打转,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一大障碍。

2.积累知识与经验。想象力是设计创意的源泉,知识层次决定了创造力的维度,这些都与平时积累的知觉材料相关,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多面素质对于设计教育至关重要。

3. 避免单纯模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或多或少有模仿他人风格或形式的阶段,单纯模仿而缺乏自我思考只会培养毫无创意的匠才,如何让学生通过借鉴转化思考,是教育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4. 启发与鼓励。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甚至是教学的主动方,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师生之间应提倡“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鼓励学生树立个人风格,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5. 倡导团队精神。鼓励交流与协作,提倡团队学习,对学生思维培养大有益处,团队学习可以产生充分交流,交流能深化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团队合作的环节,或者尽可能建立相应的设计工作室,为学生相互学习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4-6“综合能力设计周”活动现场

 

结语

这一周的综合能力拓展竞赛是教学脱离固有课堂的实验性尝试,目的还是要找到常规教学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像一颗种子,需要一个适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土壤悉心培育。创新性或创造力是不能单纯教给学生的,它更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发现和开拓个人生理和心理的特质,需要在设计领域中开始真正的思考和持续的学习。创造性思维是推动设计教育进步的原动力,让学生在四年时间里饱含对设计的激情和兴趣,保持个人特色,正是设计教育的目的,我们期待在生长的空间里看到学生创新力量的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 ) 布莱恩·劳森:《设计师怎样思考——解密设计》,杨小东、段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风景园林》,2011.02. 64 65 页。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