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的民主精神

  • Update:2010-07-06
  • 杭间
  • 来源: 2010年第7期


“民主”在中国是一个经常出现耳熟能详但又是大多人不去深想的名词。因为不想掉书袋,我就转贴了维基百科的释义:从其字面上来看(源于希腊文δημος demos;人民;κρατειν kratein;统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Democracy译为“民主”,我要为一个世纪前中国的先贤们选择的对应汉字拍手叫好,言简意赅准确非凡,但是这样一个“好词”在大众启蒙的层面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为很多时候,潜意识中的大众心理,“德先生”仍然是外来的文化,中国的传统中有关“人民统治”的内容是珍贵又稀少,即使是孟子的“君轻民贵”论,也远未达到“民治”的程度,长时间来广义上的“民主”成为飘扬在我们头上的乌托邦,而狭义的“民主”我们却用关系学去 “摆平”了。

有人会说你把设计与民主扯在一起未免太远,其实不然,我想改编一句亚伯拉罕•林肯的话,就可以知道民主和设计的关系是多么密切:民主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权,其实设计也是“民有、民治、民享”。在设计与经济关系、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大众消费日益密切的年代,在经济学日益强势,市场经济主宰当代文化生命,大众消费越来越像个任性的花蝴蝶,在生活方式被网络、资讯和图像重重包裹的现在,设计的“民主”立场应该是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试金石。

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上龙永图的发言: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设计产业      为人民艺术服务

去年“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筹办期间,距开幕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主要承办者曾经恳切邀请一些设计研究者去开会,目的很迫切,就是希望在会议期间,有关大会宗旨的表述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引起国家领导人对“设计”的重视。大家献计献策,但主办者似乎都不满意,因为专家的观点多从专业和学理上阐释设计,这没有错,而且也相当国际化,但是太过专业,说得太复杂了。轮到我,我说“让我说真话”:“设计救中国”会让人觉得危言耸听,恐怕今天最好的口号是“设计创新经济”,虽然这只是设计的阶段目标,但最能打动政府在经济全球化下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愿望,不要指望政府在你办一次“设计大会”后就能如欧美国家那样充分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因为这最终关系到国家巨大的经济基础,文化的价值观,这就是时代的局限,它与欧美国家在设计发展上的区别就在于中国有多少人能意识到发展设计就是发展民主,也是真正实现对“人”的关怀。

前几年,平面设计界出现过一种印有集毛泽东书体“设计为人民服务”的T恤衫,风行一时,初看有些波普,但看到的人无不会心而笑,相遇特殊年代的真理,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这种T恤的出现,反映了设计师在一个时代的层面上思考自己与大众的新型的关系,它既不是简单抹煞创意来迎合大众消费意识的觉醒,也非是设计师的一种自以为尊、要提升设计价值的调侃式的反诘。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对于三十年的设计发展来说并不算太短,但是对于有作为的设计师来说这个事件却显得如此漫长而成效甚微,中国制造中庞大的加工业中无需中国设计;合资企业中设计师作为边缘的修修改改的外观设计;以及形形色色的山寨版设计,使设计师壮志难酬。中国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两个“设计之都”——深圳、上海,前者确实在平面设计领域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但它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设计之都与世界上其他的设计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距离;而后者作为曾经的制造业中心,最近三十年来却没有一个知名的品牌产生,“设计之都”这个称号不如说是授予了这座城市光荣的历史。在无数日常的设计体验中,中国的设计师终于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远未达到真正“为人民的设计”:那些短视的企业家的委托往往使设计师无语——满足于短暂占领市场的低水平的可以粗制滥造的产品概念,深深侮辱了设计师的自尊心和专业能力。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每年一度的设计奖颁奖,形式活泼,富有活力      

一个深圳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内景

但设计师的民主观念并非如此简单。“民治”在整个设计管理系统中不是听任市场,也不是唯消费者论,而是贯穿在设计师从构思到完成设计的自始至终,谨慎甄别那些艺术至上、设计至上的设计行为是设计民主的另一重要内容。特别在中国设计接受层面还未达到能接受设计师较为超越的概念和构思的时候,设计师如何主动地为“他人着想”,在协调自己的设计追求和适合不同用户之间找到平衡,并理解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中,单向度的理想给予有可能会成为“粗暴”和“专制”的双刃剑。这种情形尤其容易出现在那些才华横溢的设计师身上,但“民治”是一个无条件平等的前提,“民治”概念的“先入为主”应是设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