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时尚批评

  • Update:2011-03-15
  • (挪威)拉斯·史文德森
  • 来源: 翻译:李云


时尚批评应该论证缜密、表述清晰,也需有历史依据。不应过简(比如现在多数的时尚批评),也不应故作高深(比如现在多数的艺术批评),应追求鲜活恒久,不忌利权,辨析源流始末。它应该知察设计师的成长过程,指出其停滞和退步之处,并尝试着弄清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般审美选择,对他用的技法、材料细细道来,最后,做出论断。正如此前说的那样,合格的论断不是简单的意见,而是合理公正的意见,具有广泛的效力。批评难保完全客观,主观也无可厚非,就此,批评家和对象会受到同等的考察。这也就是为什么写批评也是曝光自己的过程。写批评意味着面对自己未知的东西,意味着要作出结论,将自己推上前台,需自知自明,声名和身份都处在险境。皮埃尔•布迪厄归纳过:“划分品位高低,也划分了划分者品位的高低。”对所有人而言,这都是不辨的事实,对批评家则尤为中肯,他的判断将受到普罗大众的检验。做真正的批评就意味着每时每刻都置身于险境。


再来看批评家的分歧,理应提倡,众口一词并不是好兆头,通常总是缺乏思考的结果。批评家之间应该有分歧。不同的批评家当然会对两个不同设计师的优缺点见解不同。然而,我们也要知道,批评家的判断通常也会高度一致。比如川久保玲(Rei Kawakubo)和马丁•马吉亚拉(Martin Margiela)有人偏爱赖伊,有人则喜欢马丁,甚至对某个品位低下的系列也有争执,但要是谁要是认为他们两人完全没有审美价值,这就让人诧异了。一个正经的批评家会做出这样的结论吗?分歧肯定会存在,但分歧只会存在于一个多数认同的基础上。


真正的批评应该是不朽的,它不对设计师或时尚商店负责,只盯着审美标准和阅读的公众。也可以说:时尚批评家应该置身圈外,不能充当时尚产业的公关职员。这看起来会与我先前说的时尚写手的另一任务相冲突:批评家和记者应对他们从事领域中的对象建立信任。其实不然,相反,如果你要建立信任,你就先得是可信的,如果你实际上只是时尚产业的啦啦队队长,又谈什么可信。如果你严肃地对待时尚,也想让别人也这样,你就应把批评的合格、独立看成是头等大事。


如此,批评极为劳心劳力,谁又说它只是小菜一碟了?我知道作为一个给报刊供稿的合格批评家的艰辛,但你们要知道这也是一种特权,他能借此影响公众的思想。


消费者需凭借批评家为其在时尚海洋中引航。这种需求空前紧迫,如今时尚的规模比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庞大。批评家应引导读者去理解他们所见事物的优点和缺点,协助他们来欣赏新的审美趣味。


时尚批评家应该给读者解释,为什么说一款服装、一个系列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帮读者来看待这些东西,并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时尚品位。也可以说,这是在教读者和消费者批评的艺术,让他们自己形成合理的判断。他应该帮读者探知到表层以下,不管表层下面是什么,最终了解这些人工制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读者构筑了时尚批评家成就。有些人可能担心这样的批评会遏制时尚的创造性和娱乐性,我相信这种担心是缺乏根据的,艺术批评和文学批评从未造成这样的后果。


时尚批评是否与我们相关?答案很显然,是。单看时尚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就很说明问题。我认为时尚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力比纯艺术要大得多,要发展出与之相应的批评,就显得更为紧迫了。


我们需要对时尚的点评,这能帮我们认清设计师和设计趋势的优缺利弊,也需要长篇大论,批评家因此能更为深入地思考,评述时尚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色。在这种意义上,时尚批评走向了时尚哲学。它成了“思考时尚(thinking fashion)”,就把这词当成是工作定义。那么,思考作何解?我觉得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说的很对:


对阿伦特而言,思考是一种摧毁习惯和规则的积极的解构行为。她指出:“所有的思考都需要停下来才能做。”思考会打断我们的行为,把我们从那些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无意识机能里拉出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思考看成是“映像”,在映像中,我们拉开了行为和我们自己之间的距离。“思考处理的是不可见的东西,演绎不在场的事物,判断则多是关心手边的和特别的东西。”思考和判断显然不可分,做出了判断,思考才为世间所知,而判断只有在思考后才能得出。思考的目的是要回到这个放逐了思考的世界,这意味着思考必须要有批判性,要想有批判性,只要磨练出甄别好坏的眼光即可。因此,思考的目的,不是生产抽象的知识,而是给我们判断甄别的能力。这正是时尚批评所应做的。

马克·雅各布2009年秋季系列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