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一心化万境——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采访记

  • Update:2010-04-27
  • 采访:赵华 黄德荃 撰稿:黄德荃

 

大坪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从六个方面来进行:1.安居,包括生态民居和公共建筑;2.乐业,主要是可持续生态产业;3.保健,乡村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4.惜物,包括乡村环保和乡村环境管理以及相关的宣传工作;5.静心,主要是乡村伦理道德和乡规乡约体系的重建和维护;6.共治,村民参与式或内生式的乡村治理,让村民成为自己管理自己的主人。其中安居这一项主要是针对大坪村灾后重建而设置的,在其他地方的建设重点是后五项。按地球村的计划,生态乡村建设的这六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层面,即共治,这个是社会基础;一是精神层面,即静心;再一个是身体层面,包括保健、惜物和生态产业。另外,安居、环保、产业又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所以这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又可以分为身、心、物三方面,外加一个社会层面的基础——共治,而这个社会基础又是乐和家园存在的基础。因为单纯依靠外部力量带领村民进行建设是比较困难的,而发动村民,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家园,建设自己的生态文明体系则要容易和有效得多。外部力量仅仅是提供协助而不是领导,真正起领导作用的可能是他们的寨老或其他有威望的人,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结构也在逐渐恢复和重建。地球村现在要做的就是发现和支持这么一些愿意主动站出来,为全村无私付出的人。

 

在大坪村乐和家园的建设中,村民始终唱主角,无论是最初的建设还是完成后的分享,村民们无不是在自己的领导下为自己做事情。这正是心灵环保的要求:援助不是简简单单地给钱给物就够了的,而是要带动村民,让他们自发自愿,全身心地为自己做主。重建的不仅仅是村子,更是一个文化生态完整、居民互帮互助的和谐社区。为了发现和帮助愿意主动为村民付出的人,地球村在建设大坪村乐和家园的过程中采取了“社工培训+社区建设+社会联动”的方案。先是组织志愿者和部分村民共同接受社工培训,然后由培训者在当地招募一些有建筑经验的人员,共同协助重建,最后通过社工带动当地村民自主进行家园建设,提升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现在的大坪村已经成为真正的“乐和家园”,但地球村却不希望它变成自给自足的村落,因为在他们看来,村子占有偌大的资源空间,却只是自我满足,不为社会作贡献,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农村全部自给自足的话,物价的涨幅将会难以估计。而且乡村应该支撑城市,成为民族文脉传承的支柱。城乡之间应该实现一体化,但这种一体化不应该是当前所“通行”的城乡一体化,因为现在的城乡一体化实际是乡村城市化,这种激进、简单的城市化把农村硬生生地从生态文明拖入工业文明中,其结果必然是在把城市与自然隔绝之后,再把农村彻底消灭。活态的、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农村仍然是农村,城市仍然是城市,但两者之间不再存在一等公民与二等公民、富裕与贫穷等差别,而是都能达到更快乐、更健康的生活状态。农村不仅可以通过生态文明的发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而且还能为城市提供能量补给。农村为城市提供真正的健康食品等能使生活更有品质的东西,城市为农村提供资金支持,比如订购农产品等。二者是一种互利互为的关系。目前中国之所以会存在城市与农村贫富悬殊的情况,关键在于长期以来对农民的不尊重,而这种不尊重又根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不尊重。我们可能愿意花几个小时与同事聊天,却不情愿拿出半小时与父母谈心;可能愿意用几个小时写一份工作计划,却不情愿用半小时为自己和家人做一顿饭,我们已经越来越认为能为自己带来现实、直接利益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人活着不再是为了享受生活,而是为了某种“价值”。问题是,实现了这些“价值”,我们的人生就真的丰富多彩,富有意义,快乐充盈了吗?我们“想要”的太多,往往认为,得到了想要的,我们才会更快乐,结果却是,“想要”层出不穷,真正“需要”的却被我们弃之不顾。您“需要”和“想要”的究竟是快乐,还是自以为能带给自己快乐的东西?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