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构筑设计史到书写设计史——设计展览的功能演变

  • Update:2010-09-10
  • 袁熙旸
内容摘要
设计展览会对于设计发展史的显著影响与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设计展览与设计史的关系就如同砖石与建筑,设计展览汇集了特定时空下的设计作品、设计师、设计团体、设计风格与设计现象,为设计史的编撰梳理出典型的素材与线索,从而成为建构设计史这座高楼大厦的砖石。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专业设计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设计史研究队伍的日益壮大、专业设计策展人群体的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设计展览显露出清晰的历史分析、历史叙述与历史判断的思路,用展览来书写无言的设计史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本文从设计展览的功能演化的角度,分析这种趋势的由来,以及其对设计史研究、设计实践的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比起维也纳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展览在设计史上地位更加突出。联盟所举办的1914年的科隆展览、1924年的柏林展览、1927年斯图加特展览、1929年布雷斯劳展览等,都曾在设计史上留下深深的轨迹。

1914年的科隆展览不仅由于展出了凡·德·维尔德(Henri van de Velde)、贝伦斯(Peter Behrens)、陶特(Bruno Taut)、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等人极富试验性的建筑作品,而成为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因为展览期间关于设计标准化问题的激烈辩论,而为功能主义、现代主义设计的健康发展扫除了理论上的障碍(图3)。很多人因此视1914年的科隆展览为现代设计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曾经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独领风骚的旧日霸主英国的垂垂老去,后起之秀德国的后来居上,也标志着沉浸在手工艺乌托邦与中世纪迷梦中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终于为植根于工业化、批量化、标准化土壤上的功能主义、现代主义所取代。

贝伦斯为德意志制造联盟1914年科隆展览设计的招贴

1927年的斯图加特展览,其最重要的遗产便是作为展览附设部分的魏森霍夫住宅项目(Weissenhof Estate)。该项目由密斯·凡·得·罗(Mies van der Rohe)主持,柯布西耶等国际知名的16位建筑师参与,几乎囊括现代主义建筑最具代表性的所有大师级人物,由此,在充分展示现代主义众多优越性的同时,也标志着现代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全面胜利(图4)。

魏森霍夫住宅项目

上述展览的影响力绝不仅限于德国一地,而是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般推出了不断的涟漪。例如,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的一些成员在参观过1914年的科隆展览后,激发出强烈的危机意识,回国后不久即发起成立“设计与工业协会”,以前瞻性的立场正式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告别。1915年,该组织说服英国商贸部在伦敦举办德奥当代设计展。虽然因为战争中的敌对立场,展览名为“敌人的产品”,但其知耻而后勇的勇气与锐意改革的决心还是值得嘉许的。

与维也纳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迥然有别,此后的英国设计展览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式的崭新道路。1935年皇家艺术学会发起组织的展览“英国的工业艺术”不仅有助于促进艺术界、工业界的合作,更全面提升了英国公众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知。展览之后,名为“艺术与工业理事会”的新组织应运而生。1944年底,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曙光隐约可辨之际,该机构改组为工业设计理事会,从而成为战后世界各国争相仿效的、世界上第一个政府主导的设计主管机构。该机构建立伊始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1946年在英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隆重推出的大型设计展览“不列颠做得到”(Britain Can Make It)。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之际,便举办这样的展览,英国政府显示出重塑英国设计形象、开创崭新发展格局的良苦用心与远见卓识(图5)。正当展览在国内、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之际,英国政府又开始筹划下一步的举措。1951年,筹备三年之久的全民项目“不列颠节日”(Festival of Britain)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隆重上演。不列颠节日既是纪念伦敦水晶宫博览会召开百年的民族庆典,也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面向未来的新英国形象的大型展会。设计在此次展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还组建了由著名设计师厄内斯特·雷斯(Ernest Race)以及罗宾与卢西安娜·戴(Robin and Lucienne Day)夫妇等人领衔的“节日设计小组”。“不列颠做得到”与“不列颠节日”不仅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了英国设计的新形象,而且开辟了未来十余年英国设计发展的康庄大道,同时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设计策展的官方模式(图6)。
 
“不列颠做得到”的展览目录                                               “不列颠节日”的宣传册
 

1 2 3 4 5